第十三章 四月(第6/6页)

然而,这位外语专长的二世祖似乎看出了赵官家的心思,也可能是终于整理好了语言,却是赶紧解释:“官家,臣说的加商税不是那些旧税,而是一种新税,臣是从这次张太尉船队日本经历中参悟出来的……刚刚有看到邸报,便有了想法。”

赵玖终于稳住心思,认真再问:“具体怎么说?”

“官家……好让官家知道。”这徐兢情知到了关键,更知道机会难得,赶紧言道。“此番船队去日本、高丽,官家在登州赐下的旗帜、文书起了大用……所以回途中,船上老海商就说,愿意用一年一万贯的价钱,买一个官家的旗子!”

此言一出,旁边海商出身的鸿胪寺卿王伦直接情不自禁‘啧’了一声,俨然是有所醒悟……这根本就是向海商出卖‘正店’资格。

正店的名头是怎么来的,不就是有官方给与的自酿酒资格吗?那也要给朝廷交钱的。

换言之,这根本就是有成例的,而有成例,就意味着没有阻力或者阻力比较小……徐兢这个建议还真是一个开辟财源的好路子。

但与此同时,刚刚还在微笑的赵玖脑中一个激灵,却是当场怔住……这倒不是说他被对方卖旗子的创意给镇住了,而是说被对方的想法给刺激到了,然后回想起后世似乎是有这么一个类似的敛财的法子,好像是一个税种,也是出卖国家和皇室信誉这种东西的思路,所以非但不会积累民怨,反而会被人称之为良税。

偏偏一时想不起来具体内容。

“然后呢?”赵官家回过神来,一面努力思索,一面紧蹙眉头追问。“仅仅是给海商卖旗子吗?”

“当然不止是卖旗子……”徐兢赶紧道来。“官家,还可以给各个行当都出类似的东西……也未必就是旗子,更多时候,乃是一封加了官印的文书……”

“印花税!是印花税!”赵玖绕过了徐兢,缓缓坐回到了院中树下的椅子,然后仰头感慨。“还有北伐基金彩票,外加皇室资格拍卖,海标旗,公司制,大国崛起……这才当了几年官家,真就什么都忘了……千难万阻,总还是有法子的嘛……徐卿,朕素来讲信用,你今天这个建议,值一个鸿胪寺少卿!”

徐兢先是茫然不解,继而大喜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