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吞并赵国

旌旗飞扬,迎风招展。林立的战灵军列阵,在赵国京城之外,兵锋森然。

旗帜上大大的“蜀”,让人感到茫然!

所谓人一过万无边无界,五万蜀汉军团排列出一个个战阵,以最傲然的姿态耸立在城墙之外,便是在城墙上一看,也仿佛是没有边界一样。

五万战灵军,没有一个杂声,若然闭上眼,只怕没人会相信眼前有五万大军。只因为这五万人马,竟然是连一点声音都没有发出。

战灵军的纪律太可怕了。如同鬼军一样不知生不畏死,又有纪律性组织性,这种军队没人愿意与之交手。

真的是战灵军!

此念,在赵国君臣灰败的心情当中,或是一种沉重的心理打击,却也未必不是一种惊怒和喜悦交织所成的古怪情绪。

从城墙上来看,赵国皇帝颓然,心知被吞并的命运,果然是无法避免了。

其实,从人皇时代初次流露端倪,九洲各个小国的君臣,乃至子民都知道,也都明白,本国被吞并是迟早的。不仅仅是小赵国,九洲所有的小国都会被吞并。

如果无力反抗,那就不妨享受。赵国君臣肯定不知道这句话,但肯定明白这个道理。

如果抵抗不了,那就不妨为自己,也为赵国子民争取一些好的处境,好的待遇。

从任意角度来说,凭八大武帝,以及王策的神秘战灵军,北策府虽是成立不久,却是当之无愧的九洲最强大势力了。

虽然肯定不如投效未来的人皇,但也绝对不是最差的。王策的第二个尊号是“小飞仙”,未来未必不能成为抗衡人皇的一个存在。

兵临城下,别无选择的赵国君臣也能找到一些安慰,找到一些好处。

“开城!”赵国皇帝用力地搓脸,反而安定下来,传令。

换下一身龙袍,换上一身平民服饰。赵国皇帝率领朝廷文武百官,徐徐下城,来到城门口。赵国皇帝身子微微一颤:“降旗!”

赵国皇帝的话音不大,却在瞬间传播出去,一刹那,无数城墙上下的将士,以及子民发出了低声的抽泣,掩住口鼻耸肩哭泣!

在满城的哭泣声中,赵国君臣红了双眼,慢慢的一步一个脚印的率领百官徐徐通过城门,在旗帜降下的同时,走向城外!

哭泣声,哀嚎声,汇流成为一个庞大的声浪,陪伴赵国君臣。

赵国君臣的步伐很慢,似乎充满留恋,也似乎充满悲壮。

流无瑕心中不忍,忽然想起了北流亡国的往事,一时心中悲恸,正要下马,却被纪千败悄然按住,传音:“莫要动,此乃受降礼节,当按礼节来!”

……

王策饶有兴致的欣赏这一幕,虽说心中多有几分戚戚然的感受,却也甚为好奇这一套关于归降和受降的繁文缛节。

五千年来,九洲各国的归降和受降是一桩相当频繁的事。尤其是进入百国时代以来,更加频繁,平均每百年就有三五个国家灭亡或诞生。

光是东洲,就有不下三十个大小国家。这一点也不稀罕。所以,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套关于归降和受降的繁文缛节。

王策很好奇,大约因为武者,也因为九洲不是多民族世界。这许多缘故的使然,让各国在归降和受降这一点,往往比较淡定,没有太大的压力。

像中国古代一样,动辄对敌国赶尽杀绝,乃至不惜屠城,这种事是很少见,也几乎不太可能发生。这现象的形成,有很多缘故,其中一点就是来自武者。

一旦发生屠城,别的武帝不敢说,王策敢包票,纪千败这八位绝对会出手,八部龙和慈悲王也绝对不会对屠城者手软。

就不要说外人,假如王策敢下令在赵国屠城,北策军八成会认为是“乱命”,未必会执行。就算执行了,北策府的各级文官也很可能会果断辞职走人。

就是统统都淡定了,就算外人不来找麻烦。凡是赵国出身的江湖武者,也会不惜代价的拼命袭击王策和北策府各级官员。

流无瑕骑在马上,戴霖等少数刚抵达的官员在身后。

北策府的旗帜也在招展。

赵国君臣来到流无瑕之前,赵国皇帝深深的欠身行礼,单膝跪下,双手高高的奉上帝王三宝,低沉的悲壮的大声道:“赵希率赵国百官……”

“归降,北策府!”

随此声,赵国君臣以下,悉数哗啦啦的单膝跪下,忍住心头的屈辱和悲痛。

悲戚莫名,气氛极富感染力。也就王策这没心没肺的表示淡定,流无瑕没动,戴霖和苗绪川,以及贴身女武尊,分别代表北策府的文官武将,以及武力!

三人一道上前,各自取来一件宝物。戴霖代表文官,取的是真龙玺,也就是镇国玺,寓意文官治国。苗绪川代表武将,取来的是天子剑,寓意武将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