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第2/4页)

顾悯望着沈映欣然点了下头,“知我者,莫如皇上也。”

“光朕相信你有什么用,其他人不信啊。”沈映叹了口气,脸色凝重,“说实话,你不该把这件案子揽在自己身上,刘侍郎是在得罪了你之后遇刺身亡,凶手还是你锦衣卫的人,你该避嫌的。就算最后查出来此案与你无关,旁人也会说是你徇私枉法,为自己开脱,结果无法服众。”

顾悯自嘲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幕后黑手明显就是冲着臣来的,臣就算不掺和进这件案子里,也未必能独善其身,恐怕在朝中其他人眼里,臣早已是和杜谦仁、郭九尘一样目无朝纲,排除异己的奸臣了。但臣和杜、郭二人有一点不同,臣不结党营私,所以比起杜谦仁和郭九尘,那些人更害怕臣。”

不错,顾悯就像是沈映手里的一把利剑,沈映心之所向,便是顾悯剑之所指。

可其他大臣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在他们看起来,只会觉得顾悯是仗着皇帝的宠信才会这般嚣张跋扈,目无法纪,谁能保证顾悯不会是下一个挟势弄权,祸乱朝纲的奸臣?

而顾悯比杜谦仁、郭九尘这两个奸臣更让人害怕的是,顾悯不培植自己的党羽,杜谦仁、郭九尘掌权时,其他大臣依附着他们的势力,起码还可以保全自身。

可顾悯既不结交大臣,也不收受贿赂,在这官官相护的官场简直就像是一个异类般的存在,其他官员就是想投靠依附他都没机会,尤其他还大权在握,连礼部尚书那样的三朝元老他都不放在眼里,这朝廷上下还有谁是他不敢动的?

所以百官们才会忌惮顾悯,相信只要一旦让他们逮到一个能把顾悯踩死的机会,这些人绝对不会脚软,一定会往死里攻讦顾悯。

没有人会喜欢被人当成异类,沈映明白,顾悯这么做,都是为了他。

顾悯的嚣张跋扈,是为了帮他震慑群臣,顾悯不结党营私,也是怕结交大臣会引起作为君主的他的猜忌,影响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沈映心里有些难以言喻的酸涩,顾悯之所以会被那些大臣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欲拔之而后快,都是因为他。

沈映朝顾悯靠过去,抱住顾悯的手臂,低着头语气低落地道:“都是因为我,才让你成为了众矢之的。”

顾悯反手揉了揉沈映的脸,不以为然地道:“不怪皇上,我心甘情愿的,帮皇上便是帮我自己,等到皇上大权稳固,皇上才能替徐家洗刷冤屈,不是吗?”

沈映抿了抿嘴角。“可我担心那些藏在暗处想要害你的人,不把你置之死地不会罢手。”

顾悯笑着安抚他道:“别担心,他们想害我,难道我就会坐以待毙?我又岂是那么好对付的?皇上放心,我以后会小心行事。”

“那就好。”沈映坐直身子,双手捧住顾悯的脸,神情庄重地看着他,道:“君恕,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相信你,都会站在你这一边,只要你记得自己的承诺,我便绝不会辜负你。”

吏部左侍郎遇刺一案,明面上由刑部负责审理,暗地里却是锦衣卫调查。

首先要调查的,自然就是凶手的情况。

凶手名叫陈福,京城人士,是锦衣卫上中今年刚升上来的小旗官,底下管着十个锦衣卫。

据陈福的手下说,陈福早年父母双亡,家里只有一个大哥,因为生的人高马大,孔武有力,所以被挑选进了锦衣卫。

陈福平时没什么不。良嗜好,不好赌不好酒不好女色,唯一喜欢的,可能就是去戏院听人说书唱曲儿,虽然在锦衣卫里当差,却是个性子和善的人。

陈福二十多岁的人了,一直没有娶妻,后来靠着他大哥做买卖赚来的银子,替他捐了个小旗的官,才有媒婆上门帮他说亲,可他却不知为何全给推了。

命案发生的当晚,陈福的几个手下商量着要去酒楼喝酒,只有陈福推辞没有去,他们还以为陈福回了家或者是又去戏院听曲儿了,根本没人想到第二天一早会在城外发现陈福的尸体,也根本没人想得通,好好的,陈福为什么会去刺杀一个素不相识的朝廷命官。

陈福的尸体一被发现,他家里的大哥大嫂就被抓进了诏狱审问,据他们交代,陈福在家里向来少言寡语,回到家也从不跟他们说自己的事,但他性子宽厚,从不与人交恶,陈福兄嫂都不相信陈福会杀人。

锦衣卫在陈福家里里里外外搜查了一遍,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所以陈福兄嫂应该是没说谎。

陈福杀了刘侍郎后,在城外服毒身亡,死亡现场并无打斗痕迹,说明是他心甘情愿服下的毒药,没有人逼他,陈福光棍一个,家中只有兄嫂,平时也没什么太大的花销,被钱财收买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极有可能是落了什么把柄在人家手上,这才不得不**,事后不知道又因为什么原因,自愿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