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大喜⑥(第4/5页)

孩子们是朕的未来,与当下的俗务相比,朕更加看重未来!

太子这次回来,康熙便开始让他协理政务,并下令,那些鸡毛蒜毛的小事,就不用呈上来了,让他和内阁大臣商量着决定。

如此这般,省出了不少时间。

每日中午可以休息一个时辰;太阳一落山,就结束了这一日的忙碌。来到坤宁宫,陪女人逗孩子,过寻常人的日子。

不知不觉间,就进入了金秋十月。自十月一日起,各州府系着红绳的贺表,纷纷入京。

江南的双季稻试验成功,第二季丰收在望。

盛京的大豆,今年增产三成;玉米、红薯、花生大丰收。

河南新垦荒地,增加了三千亩。

杭州的海塘增高了一丈。

福州出现了双穗稻。

龙华寺的一株文冠果树,长出的果实两两相连。

广西桂林发现了一株奇异的芝灵,高一尺余,色淡黄,状如祥云。

大清银庄自开业以来,赢利两百七十九万两白银。

水力带动的织纺机和织布机试制成功,不日就可投入生产。

云贵的矿务,四川的盐茶,蒙古的养牧等等。每个州府的贺表里,最后两句都是禀报当地的喜事,说晋封皇贵妃为后是得天兆之大喜。

康熙把这些贺表扔在葛尔丹跟前,佯装气怒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百姓生活安稳,有饭吃有衣穿,才是最大的祥瑞。什么灵芝果树白鹿双穗稻红穗稻,统统都是虚的。这些人就是借助皇后的晋封大典讨朕开心,朕能被他们这些小小的伎俩迷惑?”

葛尔丹一边翻着折子看,一边说:“他们也许是好意。”

康熙“唉”了一声,“是好意,但是这种想糊弄朕的心思,其心可诛。看在皇后的大喜日子上,朕暂且不找他们算账。”接着,从一叠奏呈里,翻出一本,递到葛尔丹眼前。

“你看看这个。玉田县亮甲镇小泉村的一处山泉边出现了一片红色的稻米。这事说来有些奇怪。昨晚,皇后说她梦到了一种奇异的稻米叫康熙胭脂米,煮熟时色如胭脂、异香扑鼻,可治百病。今日,玉田县就上了这份贺表。朕已经派人去玉田县了,取回来之后,拿给大汗看。”

正说到此处,梁九功来报,说去玉田县的侍卫带着稻米回来了,“这天下果真是有胭脂米,色泽诱人,粒粒饱满,香气扑鼻。万岁爷,天降祥瑞啊!这是老天爷,在护佑我大清国。”

晚上回到坤宁宫,康熙提到这件事,哈哈大笑了半天。

“皇后,你没看到葛尔丹看到胭脂米的表情,哈哈哈哈,惊呆了。他居然真信了,朕编的故事。朕还承诺,等明年收成多了,就给他送过去一些康熙胭脂米的种子。封后大典过后,朕要继续留他,让他看看公主出嫁的盛况。让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准葛尔和大清国的巨大差距,彻底断了他反叛的念想。”

又笑了一阵子,才转了话,“皇后今天都做什么了?”

“教阿努王后认汉字,顺便给她讲先帝的事。”佟宝珠梳着头发应话。

“哦?讲先帝什么事?”康熙好奇极了。他皇阿玛是老祖宗心口的一把刀,是太后心口的一把刀。伤得她们血淋淋的疼。关于顺治皇帝的话题,几乎成了宫中的禁忌,宫里人极少提起。

佟宝珠知道,过不了明天,康熙就会叫坤宁宫里的人问话。

索性自己交待个清楚。

“先是讲先帝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由爱情讲到先帝当时的处境艰难,又讲到他的执政方略对后世巨大的影响。好让她认识到,准葛尔现在的勤兵黩武,是大清国四十年前做的事。自先帝开始,大清国已经在文德绥怀,以‘仁’治天下了。”

听到此话,康熙心中一喜,语调轻快地说:“皇后这个方法好。让他们从时间上,看到准葛尔和大清国的差距。四十年后,他们才能发展到大清国如今的现状;但四十年后,大清国又走向了更高处。他们永远追不上!”

“皇上怎么不问,臣妾怎么知道这些?”佟宝珠问。没等康熙回答,自己就说出了答案,“臣妾关心皇上,想知道皇上关心什么,每天都在想什么。所以,皇上说过的每一句话,臣妾都记得清清楚楚,举一反三。慢慢就分析出来了。”真实答案是,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

一阵酸酸甜甜的暖流在心中流淌,康熙走过去,紧紧拥抱着了他的皇后,“朕不会令皇后失望,永远都不会。”

佟宝珠仰起头,深情地说:“先帝英年早逝,壮志未酬。皇上自八岁起,就接下了先帝的重担,支撑着大清国。三十年来,皇上从未让谁失望过。皇上是老祖宗的骄傲,是先帝的骄傲,更是臣妾的骄傲。”

夜色漫漫,灯火辉辉。她的美目里,像是落入了万千星子。灼灼光芒,照耀得他头晕目炫。康熙抱起怀里的人,急步往床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