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渊流城的支柱产业和扩张脚步(第2/3页)

※※※

设立学校不光一个校舍和足够的老师就行,还有一系列的配套工坊需要完善。

当初的造纸厂早已不能满足城内的需求,扩了又扩,经过长期的实践,工匠们已经总结出一套完善的造纸工艺,最后晾晒而成的纸张,半点不比商队从大夏帝国带来的差。

有了纸,还需要印刷。光靠人工手抄是绝对不行的。

科技树系统直接给了沈轻泽两种印刷术:雕版和活字。

雕版印刷,选用枣木梨木等纹理细密的木头刨成木板,范本纸张贴合其上,用刀刻好整版阳文,直接一页页印刷。雕版用于印刷变动不大的书籍资料,尤其经济实惠。

活字印刷,则用木头或铜块打磨平滑,在一端反刻阳文,虽成本高些,但可重复使用,灵活性强,适用于印刷报纸。

有了大量便宜的书籍后,一间间零售书店也在城东集市开门营业了,除了史学、农学、医学一类专业书籍,小说故事、人物传记和各种奇闻异事也开始在坊间流传。

渊流城第一家报社——渊流周报,应运而生。限于识字的人员有限,报刊暂定一周一发,销售价格便宜。

主要汇编近期城主府的新政策、新公告,政策解读,还有城里的新鲜事,甚至招工信息与广告。

报刊这项新事物甫一诞生,立刻引起了街头巷尾的热议。

城里的小酒馆、小茶馆渐渐兴起了说书讲故事和读报的新职业,哪怕不识字的人,走过路过,都忍不住听上一耳朵。

人们在辛劳的工作之余,无形之中增添了不少娱乐活动,同时对城里日新月异的变化,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

别看一份报纸才卖一个铜币,随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培养起来,薄利多销之下,加上广告费,利润相当丰厚。

洛辛简直对主祭大人敛财的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尤其是在敛财的同时,还尽出些对民众有利的点子。

要不是城主大人密集的白眼嗖嗖而至,洛辛恨不得天天高喊老干爹带带我,我要学赚钱。

※※※

如今渊流城的经济大约分为三大支柱:

最重要的是农业。沈轻泽从来没有一刻放松过对农田的重视,金币花费最多的就是升级土壤、购买优质种子,还有畜牧养殖。

充分发挥屯屯鼠的优良作风,种田!屯田!屯粮!

原本田地不多时,升级土壤还不算太苦恼,现在农田的单位由亩升为公顷,升级一次黑土,就是上万金币往里砸,害得沈轻泽天天都在穷吃土的边缘崩溃。

其次是各种轻工业,如玻璃、瓷器、制糖、火柴、造纸、丝绸、棉麻纺织、蜂窝煤等,这些都是渊流城的摇钱树。

最后是钢铁、有色金属冶炼,以及军备火器等。

沈轻泽的账户余额,随着各大工坊的进账与支出,心电图似的忽上忽下,有时富得流油,有时又穷得恨不得去卖屁股。

各类工坊的动力源,能利用水力则用,条件不够的,依然停留在人力畜力上,漫长的科技树,蒸汽动力依然遥遥无期。

虽然离真正的工业化还有相当长远的道路,不过吊打北地其他城市,还是绰绰有余的。

※※※

南济城。

这座可怜的城市,在冬天的兽潮中,被残暴的兽人肆虐得千疮百孔。

等兽潮褪去,春天来临,当初集体逃亡的大贵族们,又带着他们的侍卫,趾高气昂地返回了城主府。

很快,他们就傻眼了。倾颓的城墙、糜烂的田野、行尸走肉般的流民,还有随处可见的断壁残垣。

虽然痛恨这些弃城的贵族们,但眼看有人回来重新组织秩序和生产,城里仅剩的民众们,依然燃起了一丝重建家园的希望。

可是很快,他们的希望又破灭了。

贵族们并不会因为荒田无主,就把田地和铁农具和种子分给贫民种地,反而为了尽快恢复优渥的生活,把大片大片的地圈给自己,更加凶狠地压榨农民,佃租不减反增。

粮食和武力都掌握在大贵族们的手上,失去财产的贫民们,为了得到一口残羹剩饭,不得不成为了大贵族们实质上的农奴。

农奴们敢怒不敢言,浑浑噩噩在田里劳作时,一个新的消息开始在一个个村庄里流传——渊流城的粮租,由去年的四成减到了三成!

农奴们简直不敢置信,但每个人都言之凿凿,坚称确有其事。

渐渐的,一个又一个农民抛弃了世代生活的土地和家乡,集体奔向渊流城。

去渊流城种田!

等南济城的大贵族们反应过来,才发现城外的大部分村庄,人都快跑光了。

而渊流城呢,原本在地图上仅仅是紧邻赤渊河的一个小土城,如今又是扩建,又是圈地,不断在东、西、南,三个方向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