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农业发展(第4/6页)

没错,那个从京都来的京官开始拿着一张看起来很高深的,叫做什么建筑图纸的东西,开始又招人建房子了。

先是建在郊外,也就是他们修的路旁边,叫做安置房。

那房子漂亮的啊!不是木头做的,但是光洁,明亮,简直就是神仙之地。

这般的房子,竟然给他们住!

有人还特意求了认识的上去看过一次,那屋子十分实用。

一共是三层,每一层上面都有很多屋子,屋子里面房间不多,基本都是三个小屋子,一个大一点,叫主卧,两个小一点,叫次卧,跟厢房一般,只是叫法不同。

一间屋子,大的可以住下四个人,小的可以住下三个人,一家人挤一挤,就有地方住了。

那么好的屋子,只要你有户籍,就可以买。如果没有银子,可以先去贷款,什么是贷款?就是先花用屋子,再每个月慢慢的还。

还得也不多,一个月还一钱银子。

一家人咬咬牙,按照现在每天的收入,还是还得起的。而且,买了屋子在城里,也便利许多,孩子们读书住的地方解决了,就是去城里看病,也快多了。

于是,便开始累死累活的存银子。

如此辛苦,每月出去放松一次,总也是使得的。比如,厂里放假的那天,就可以带着孩子和媳妇上街去游玩,这种日子,赛过神仙。

不过,也有只带着媳妇上街的,比如牛大宝夫妻。

他们家的两个孩子都出息了的事情,现在谁不知道?都羡慕的很。牛大宝最近也因为认得的鲁字多,做事熟练有经验,已经晋升了管事。

月银一加,有些不能买的,不能用的,自然也敢买了。

牛丹朱在读父亲写的信时,便见父亲抱怨了这件事情。

“你母亲,很喜欢买东西,我说了几句,她便发了脾气,如今自己想着去木州买一批布回来做成衣卖。”

丹青就道:“母亲会做很多好看的衣裳,说不定赚的银子还比父亲的多。”

这也是有可能的。在丹朱和丹青的眼里,母亲无论是算账还是人情世故,都比父亲好。

而在皇宫里的折青,也正看着从云州送回来的折子。

“如今,云州的荒山也开始住人,不过还是不够,人太多了,于是京郊也不够住了——水泥房子对他们的吸引性很大嘛。”

她看完,又开始看别的,比如说,有几个世家比较不满意她如今的霸道做法,仗着天高皇帝远,已经开始煽动一些人开始搞反动——已经被沈将军镇压下去了,并且杀了个干净。

因为如此铁血手段,云州世家们老实了一阵,毕竟他们发现,杀一批后,很快就能补上来一批人。

这种罕见的补人速度,让他们心神震撼,且又发现那些老实的人家,被发了糖果。

“打一棒头,自然要给点甜枣吃。”,她道:“我们最近要开的厂子太多了,光是朝廷自己,已经吃不下如此大的饼,可是他们私营,又没有最快的消息和最好的技术,便可以选择跟朝廷合作。”

“走在前头的人有肉吃,走在后头只能喝汤,他们又不是傻子,自然要跟着朝廷走。”

禹皇嗯了一句,将云州的折子放下,又拿起青州的。

“青州的棉花快收完了。”

九月,晚棉也收完了。

“将士们的冬衣要开始制了。”,折青在纸上写上一批,“第一批棉花,除了指定要卖出去的,其他的都用来给战士们做冬衣。”

禹皇很是欣慰,又问:“青州的棉花今年卖完了吗?”

自然是卖完了。如今禹国的东西,是多少商人都来抢购的。各国的商队早早的就得了消息,说是禹地的棉花比晋地的还好,便宜,禹国如今又好像一个良好品牌,禹国出品,必属精品,所以禹国产棉的消息一传出去,就吸引了无数商人。

再者,在这个粮食短缺的时代,青州的农副产品,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抢购。

说到这个,折青开始向禹皇要能人。

“儿臣听闻,吏部的张弛,喜欢在家养猪?不瞒父皇说,儿臣找人查过他,知道他对养猪造诣颇深,别人下值回家莫不是读书喝酒,他回家,只喜欢研究养猪,许是在吏部,他受人耻笑,但是在儿臣这里,他绝对算是人才。”

而且,此人对她留在万民图书馆的《养猪大全》很有兴趣,如今已经试着按照书上写的,养了半年了,成功的因地制宜试验出了给猪吃的饲料,那猪,养的白白胖胖。

此等人才,不抓来养猪,实在是可惜了。

禹皇疑惑:“你是想调他去……养猪?”

对,让他养很多很多的猪!猪肉,比起其他的肉来,一直都是畅销品,不过在如今的时代,七国的农家倒是都养猪,但是也只养一头两头,毕竟农家每户人只有那么多,养多了,便也不能顾上其他的庄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