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海军(第2/3页)

梁栩确实不放心。而且他对言实也有些怨言,没想到言实连淮地的当地兵阀和流匪都解决不了,被困在华中地区。

他同意了山光远提交的采购案,这可谓是大明近七八十年来效率最高的采购,这头户部入帐下旨意,不过三日,在山光远领兵天津水师后,这些舰船就入了新编的水师军队中。

梁栩还特意让人去打探,言昳确实只收了户部那点钱,就把三艘装甲主舰船,十几艘中型舰船送到了天津水师手中。

山光远也确实尽心尽力的在天津水师操练海军。

梁栩不是没想过,言昳虽然自身不能入主朝野,但她会不会想让山光远反了梁姓,当新朝皇帝。

在他登基前,显然是最好的时机,可这俩姘头一副朝廷的好臣民的模样,连半点想反的动作都没有。

反倒是不肯入朝的韶星津,在外头掀起了更多的风言风语。颜坊上台后,虽然提出许多激进的新政,但梁栩暂时不想搞事,而且很多政令虽然利民,短时间很有可能伤害言昳在内的许多财阀的利益,梁栩怕财阀不满反掀他下台,一直不肯同意颜坊的新政。

而颜坊这个阁老上台简直就是工具人,韶星津手下在内阁的诸多官员,明明跟颜坊同属士子共进会,翻脸对颜坊攻讦起来。

反倒是本来近些年只在士子、生徒与商贾中流行的一种思想,在百姓中越传越广。

或许出问题的不是某个皇帝。

而是有皇帝这件事。

如今又不是闭关锁国的时代,英法商贾众多,翻译论述也不少,法国大革命这样震惊四海的新闻,自然也在二三十年前就传到过大明,当时也在大明境内掀起过风浪。

只是因为宣陇皇帝当时说要励志革新、杀军阀、清算贪污等等,所以百姓都觉得:来了个好皇帝啊!咱们大明有救了!

但宣陇皇帝最终的一事无成、强压政策的反噬、后头睿文皇帝的国库大案,都让百姓一点点心凉下去。

有皇帝是一种惯性,并不在于说是百姓有奴性,而只是不肯直视矛盾的一种本能而已。

当下不好,是因为皇帝不是圣贤;或者是圣贤的皇帝被奸臣蒙蔽。这让人躺在原地,觉得等奸臣老死、等皇帝换人就会变好。

可如今,满目疮痍谁也躺不平了,终于,人们开始找答案了。

这种话题随着如今各类小报越来越流行,随着工厂兴起百姓认字,越来越往下而行,街头摊上吃面的劳工也能扯几句法国人杀贵族,租马车的车夫也能随口说几句路易皇帝。

白瑶瑶也能在言昳府中看到些新来的报纸。

宫中一波波的来人,从一开始的量体查身,到后来开始商议什么大婚时候的发型。

曾经小时候无数次幻象自己成婚那天的白瑶瑶,发现时至今日她竟然一点也都不关心了。当宫中来的梳头嬷嬷替她试戴凤冠时,她拿着报纸,翻过一页,在租车行与发条钟的广告旁,瞧见了“老梦实话”专栏中,刊登的文章那铅印的标题:

“改姓救不了大明,那改型呢?”

这样简直是无视皇帝、无视朝野的胆大文章,让白瑶瑶心里惊跳,忍不住合上报纸,生怕后头宫中嬷嬷看见。

那那两个嬷嬷是进宫多年的宫女,识字不多,白瑶瑶这才偷偷的装作看广告的样子,瞄了几眼老梦实话中的文章。

他们激进的话语批判着罪孽的紫禁城存在本身就是错误。那就是她即将戴着沉重凤冠走入的地方,白瑶瑶想起言昳给她看过的那份“契书”……

距离大婚只有六日,鸿胪寺派遣的正副使将会到这座府上来将她接入宫中,府上早就在轻竹的忙活下,装点的喜庆华贵,至少从面上不会让白瑶瑶跌了份去。

早些年皇后还有家中亲戚要五全这样的说法,现在白瑶瑶只剩下一个改姓的姐姐,也没人再提了。

白瑶瑶有些日子没见到言昳了,当轻竹来她院中让她掌看入宫大婚流程时,她忍不住问道:“姐姐去了哪儿?”

轻竹对她还算客气,道:“二小姐去了天津,您大婚的时候她未必会回来。”

白瑶瑶讶然:“去天津,不是说马上天津就要打仗了吗?是去陪山总兵了吗?”

轻竹并不纠正她的说法,笑道:“算是吧。”

言昳确实是在天津,可她不是陪山光远的,而是去陪自己心血浇灌的舰船的。

天津卫水师驻营的了望塔上,言昳拿着黄铜的望远镜,看向远处,今日是实装炮弹的军演,言昳能听到远处战舰发射炮弹时候的巨响,也能看到在海天一线处,船只的交错与纠缠。

她其实对山光远的领兵水平,只有耳闻,并未亲眼见过。

前几日无实弹的训练时,她换了曳撒去登船参加,她才知道山光远玩的最转的,就是两方舰队深入彼此队形后,擦枪走火,刀锋交错的海上“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