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第3/6页)

余思雅没管旁人的热议,她还要跟田主任单独谈谈,昨天人太多,事情太赶,都没能坐下来跟田主任好好谈谈。

虽然出国大半年,但回来后田主任并没有休息,次日又带着技术人员到清河鸭来装余下的三台生产线。

花了一天半才将生产线都安装完成,接下来还有调试、保养等等工作,都需要田主任教职工们。

可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余思雅给田主任提议:“田主任,能不能出一个小册子,印刷一百份,放在厂子里,让职工们自己学习。等他们看完了册子上的操作要领,再麻烦你来亲自教他们一次?”

田主任对这些机器宝贝着呢,生怕职工不会操作弄坏了机器,当然答应:“行,等你们安排好了叫我。”

“谢谢田主任。”余思雅感激地说,“这次辛苦了,让你为咱们的机器跑上跑下。”

田主任摆手,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余思雅:“不用客气,我也学到了很多技术。余总,这是所有的花销,账目都在这里,请你核对。购买机器和运送回国后,账上还剩了四万多美元,也一并在这里了,你过目。”

余思雅接过厚厚的信封,看到了各种相关的票据。她收了起来:“好,麻烦田主任了,这些材料我回头交给财务做账。对了,田主任,其他的几台机器,安装也这么麻烦吗?”

田主任点头:“对,主要是大家都不熟悉,而且这些机器很贵,要小心一点,所以安装也比较慢。不过这也有个好处,在安装的过程中,我可以带着他们熟悉一下机器的构造,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这样啊,我们本来计划将饲料生产的机器分成两份,红云公社的厂子和宜市分厂各安装三台。但照你这么说,还是安装在一个厂子比较好了?”余思雅询问道。

田主任听后赞同地说:“这批机器就安装在红云公社的厂子吧,比较近,以后我们的技术人员肯定要经常过去观察这些机器,这样比较方便。而且也比较方便维护、修理机器。”

这倒是,运回来的机器说明书都是日语的,一般人也看不懂。前期出了什么故障肯定还得麻烦田主任,在宜市太远了,田主任跑一趟也不方便。

余思雅略一思考后就明白田主任这个考量更好:“那我们听田主任的,六套饲料生产线就先安置在红云公社的饲料厂。只是当初答应了宜市分厂要给他们几台机器的,这下要食言了,田主任,咱们宜市的厂子能不能用上好机器就要靠你们了。”

田主任笑着说:“我尽量。”

他这次带了不少的资料和书籍回来,已经跟向厂长商量过了,组织厂子里的技术骨干们一起学习这些资料,然后以他为组长,组织起一批技术人员,专门攻克清河鸭这次买回来的两个型号的机器。

因为他在日本有经验,而且这两款机器主要是程序比较繁多,原理其实并不算特别难,也没有太高深的技术,就是很多细枝末节的地方让人特别头痛。

等将六套饲料生产机安置在清河饲料厂后,并给相关的操作人员讲解了机器的日常维护和一些简单的故障排除后,田主任就带队开始研究复制这两款机器。

这个过程非常艰难,他们先试图照着这两款机器先生产各种零部件,然后拼装,找出问题,反复修正再重复,如此反复一步一步地攻克各种技术难关。

目前国内的工业实在是太落后了,很多配套的零件都没有,需要自己联系厂商单独生产,所以进度非常缓慢。

余思雅看了几次之后就知道,短期内别想机械厂能够拆解复制日本的这两个型号的机器并量产,让厂子大规模用上这些机器了。

所以她又将注意力投入到了集团的管理中。

目前最重要的事情猪肉火腿肠的面世。为了跟老款的清河鸭火腿肠有所区分,经过调查和反复的对比之后,余思雅决定将火腿肠也拆分为两个牌子,高端的是清河火腿肠,含猪肉85%以上的高端火腿肠。清河鸭火腿肠则走低端路线,维持原状。

清河火腿肠计划了两个规格,一个是250克的大包装火腿肠,一元一根,小包装则是100克,五毛钱一根。

价格不便宜,走的是高端路线。虽然贵,但猪肉含量高,跟吃肉没太大的区别,还是非常有市场的。

——

1980年的五一这天,清河火腿肠正式上市,在省城三个门市部和国营百货商场同时上架!

这天,清河鸭门市部上挂上了鲜艳的横幅“热烈庆祝清河火腿肠上市”,旁边还用红纸大字标明“86%猪肉含量”等等宣传标语!

而且各门市部还举行了限量免费试吃活动。每个门市部每天各拿出一百份250克的火腿肠进行试吃,吃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