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3/6页)

听到这个消息,冯主席乐得差点合不拢嘴。人民日报跟车采访,这得是多长脸的事啊。当初省报、省电视台、电台的记者采访报道,就让他们红云公社、清河鸭扬名全省了,有了国家级媒体的采访报道,那他们清河鸭岂不是要在全国出名了?

“我们这边当然没问题,只是这路不好走,我们车队条件比较艰苦,会不会太委屈两位记者同志了?”冯主席不好意思地说。

岑子明摆手,笑呵呵地说:“不委屈,工农一家,你们走了一千多公里都不辛苦,咱们跟车走个两百公里算什么?”

既然他们都这么说了,冯主席立即回车安排,然后回来对岑子明两人道:“你们俩分别坐到第二辆车和第三辆车的副驾驶座吧,岑记者,你看行吗?”

但岑子明不走寻常路,拒绝了这个提议:“不用,我们坐车上,你看行吗?我坐第一辆车,段坤林坐最后一辆车。”这样能将车队的一切情况都收入眼底,也方便拍照采访,随时了解各种动向。

冯主席自然没意见,只是:“太阳很大,中午特别晒人。”

南方这边的气候跟C省完全不一样,C省现在是冬天,天气寒冷,南边虽然没盛夏那么热,但中午时分的阳光还是挺晒人的,他们一路由北向南,棉袄全脱了,如今就剩一件衬衣在身上,再往南,估计得穿背心去了。这么热的天一直呆在车顶那滋味可不好受。

岑子明不在意:“没关系,要是热得受不了了,我们就下来歇会儿。你放心,我们不会逞强的。”

好吧,他们坚持,冯主席也不再劝,邀请他们上车。

但岑子明却说:“等等,让咱们先拍两张照片。”

他们对着车队拍了照,这才上车。

多了两个记者,车队的生活并无明显的不同,大家还是尽量赶路,遇到突发情况就停下来处理顺便休息一会儿。

但到了当天晚上,他们这一路的好运似乎用光了。

就在快到目的地的时候,半夜突然劈里啪啦地下起了暴雨,惊醒了所有人。

冯主席拿着手电筒从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跑出来:“都检查一下,看看油布盖好没有,一定不能让雨水进了货车,快快快……”

他拿着手电筒,快速地从车头跑到车尾,挨个车子检查了一遍,确认油布都盖好了,绑在车子上,风也吹不走后,才跑了回去。

临时搭的帐篷里湿漉漉的,挤满了去检查车子回来的司机,又潮湿又有点凉。冯主席骂了一句娘,指挥司机们:“大家回车上,换身干燥的衣服,不要感冒了,注意车子上的动静,有事前后喊人。”

司机们纷纷回到了车上,冯主席躲在帐篷里抽了一支烟,雨不见小,反而越下越密,很快就在地上汇聚成了浅浅的溪流,雨水顺着路边的低洼处流淌,空气中弥漫着水汽。

冯主席有些不安,过了半个小时又披上雨披打着手电筒挨个检查了一遍,岑子明赶紧打着伞举着相机跟了上去。

雨下了半夜,车队的人也跟着折腾了半夜,都不敢睡,过一会儿去检查一遍货,唯恐这么大批物资被水浸泡了。这批货虽然外面有塑料包着,但要是都泡了水,谁知道还能放多久。

到了快天亮的时候,大雨总算停了,大家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匆忙架起锅煮了点热乎乎的米粥,切了几根火腿肠进去,再撒点盐,然后就这么吃了。

冯主席还热情地邀请岑子明和段坤林:“岑记者,段记者,你们尝尝,这就是咱们厂子里生产的火腿肠,这里面大半都是鸭肉,可香了,小孩子尤其喜欢。”

岑子明和段坤林就是来采访清河鸭的,自然要了解对方生产的产品。因为清河鸭还没跨省卖到南方来,看到省报消息的时候,他们想买点清河鸭的产品尝尝也找不到地方买,这可是现成品尝的机会,两人接过饭盒盛了半饭盒,跟着吃了起来。

不知道是又冷又饿的原因,还是其他,别说,这火腿肠煮粥的味道还不错,挺香的,两人各自喝了大半饭盒,又啃了几块鸭脖子,又辣又够味,出了一身的汗,倒是挺过瘾的。

吃过饭,继续上路。本来就不好走的路因为下了这么一场大雨变得更难走了,因为大雨使泥土地面变得松软,加之货车载的货物很多,压力大,没走多远,车轮就陷入了泥里。

没办法,大家只好停下来,去老乡家借了锄头过来,挖硬点泥土或者石子将车轮陷下去的地方填平,在轮胎前方垫上了干谷草,然后十几个大男人用力推车,试图将车子推出泥淖。

但车轮陷得太深,半个轮胎都陷入了泥浆里,根本推不动。

附近的村民听到了消息,在村支书的带领下,纷纷过来帮忙,好几十个男同志一起使劲儿,才将车子推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