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冬聆桑声(四) 给我一口面吃。……(第2/3页)

易琅解下杨婉的斗篷。

“给你穿,姨母。

杨婉接下易琅递来得斗篷,半晌无话。

武英殿的第一夜,养婉始终没有睡着。

她坐在榻边,给易琅讲了几个小的时候,外婆讲给她听的睡前故事。

到了后半夜,易琅才渐渐地睡安定了。

杨婉坐到灯下,试图梳理当下的这一段历史。

贞宁十三年年初,蒋婕妤生下了皇次子易珏,皇帝将蒋氏册为贤妃,厚赏其母家。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历史上关于宁妃的记载,就只剩下只言片语了。至于黄然这个人,历史上没有具体记载。但这也就能从侧面证明,易琅并没有因为黄然的醉行遭受实质性的惩戒。

那么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转折呢?

杨婉握着笔,什么也写不出来。

不过,日子还是要过。

那毕竟是年节里,整个皇城的气氛并没有因为皇长子被锁禁而有丝毫的改变。

正月初三这一日,蒋婕妤生产,诞下了皇次子,贞宁帝为他取名易珏,册封蒋氏为贤妃,内外命妇皆入宫道贺,乾清宫连日大宴,就像把易琅忘记了一般。

锦衣卫的千户每一日都会来讯问。

讯问时杨婉不能在场,只能在院子里候着。

讯问时易琅坐在东面,两个千户西面而立,所问的事,每一日几乎都是一样的,无非黄然的言行,以及他平日所讲课程的内容。这还不是最令人难受的,从初三那日起,贞宁帝下令,讯问时,易琅不得东坐,要站立答话,锦衣卫讯问的问题,也从黄然身上,转移到张琮,杨菁等其他讲官和侍读身上。易琅有的时候,一站就是整整一日。

他还太小,很多话没有顾忌。

因此,因为他的某些表述,在接下来的几日之间,文华殿内除了张琮之外,其余几个讲官,全部下狱待罪。

易琅知道以后,逐渐变得沉默起来,可是他的沉默却引起了贞宁帝的震怒,初七这一日,贞宁帝下旨申斥易琅,代行申斥的官员走了以后,易琅却跪在原地迟迟不肯起来。

杨婉走进去,将他从地上抱起来,他也不出声。

杨婉哄着问了他好久,他才说了一句,他有些饿。

“吃面好吗?”

杨婉说完这句话后,自己都有些无奈。

易琅咳了一声,没有回答。

杨婉只好蹲下身,拉起他的手,“姨母只会做面,你先垫一垫,再一会儿膳房就会送膳了。”

易琅这才点了点头。

“好,我吃面。”

杨婉看着他的样子,心里哽得难受,却还是尽量对着他笑道:“那你坐着看一会儿书,姨母去给你做。”

“好。”

杨婉看着他坐到书案前,这才关上门,一边挽袖一边走向院里走。

炉子还没有点燃。

她忽然想起自己根本不会烧炉子,一时之间气得竟然想给自己两巴掌。

笔杆子和锅铲子,打一架,谁赢?

杨婉目前希望锅铲子能赢。

她认命地抹了一把脸,逼着自己点燃火折子,明火一下子窜起老高,吓得她下意识地丢了火折噌地站了起来。

刚退两步,却见一只手替她捡起了火折。

“烫着没有?”

杨婉再熟悉不过的声音,像一阵过林的细风,珍重地拂过枝叶。

杨婉鼻腔里突然冲出一股酸潮的气。

“你站远点……”

“啊?”

邓瑛将火折熄灭,有些无措地看着杨婉。

“叫你站远点,我有点想哭。”

邓瑛真的朝后退了几步,杨婉赶忙仰起头,望着天道:“邓小瑛,是不是我不给你剥每日坚果,你就要把我给忘了啊?”

“我……没有。”

面前的人显然被问懵了,但杨婉却没照顾他的无措,跺了跺脚继续道:“你是不是穿了东厂厂督的官服,就不认识我了啊?”

邓瑛是第一次听杨婉说这样的话,有些轻微的哭腔,似乎很委屈,但话里的意思,能听出来的好像又只有责备。

邓瑛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只能去抓字面的意思,抬手解开自己的斗篷,脱下身上的官袍搭在手臂上。

“我不在你面前穿。”

杨婉低下头,见他单薄地站在雪地里,忙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邓瑛站在没动,“我做错什么,你要跟我说。”

杨婉揉了揉眼睛,“你什么都没有做错。”

“那……”

他本想上前两步,想起杨婉让他站远点,又赶忙退回来,“那……我怎么把你惹哭了。”

杨婉深深地呼出一口气,“被我自己蠢哭的,邓瑛,现在能看到你真好。”

邓瑛听说完这一句,方松了一口气。

他按了按自己的额头,将官袍随手挂在一旁的树上。

“不管怎么样,以后我来见你,一定不穿这身皮。”

杨婉看向邓瑛,官袍下是一件灰色的夹绒底袍,再往里便是中衣了,他蹲下身,将炉火点燃,下意识地将身子靠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