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双更合一(第3/5页)

“辅导和改制一样,只是必经程序之一。”盛怀扬不疾不徐地道,“根据规定,企业申请上市,必须由保荐机构,也就是投行进行辅导并通过企业所在地的证监局辅导验收。但是,验收成功后,还要经历申报材料制作、投行内核、文件申报、证监会审核,只有通过核准发行,拿到发行批文,才算真正能上市。”

“那是不是又得好几年?我记得上次就搞了两三年。”

夏时初接过了话:“一般来说,企业首次发行的周期是2-3年,但就像盛总说的,咱们公司有上次的基础,这几年又一直按照上市规范在运行,各方面条件已经非常成熟,如果除开审核等待期,乐观估计不用一年就可以完成。”

盛怀扬进一步解释,“上市流程虽然一环扣一环,但也是相互交叉,很多都能同时开展,比如辅导的过程,也是尽调和底稿的制作过程。”

“我们这次派出的团队都是非常有经验的。”他抬手指向夏时初,“尤其夏总,参与过上一次的发行申报工作,对公司情况掌握得比较透,由她来现场负责人,事半功倍。”

他这是帮她抬轿,帮她占山头啊!

接下来,大家又围绕上市流程,节点问了不少问题,盛怀扬带着团队人员一一作了解答,一场见面会不知不觉就开到了中午。

许超在旁小声提醒陈航,“陈董,是不是先用餐?”

陈航抬手一看时间,“这么晚了,先吃饭,吃完再讨论。”

午餐就安排在中天二楼食堂的一个包厢。

“华凌是乡下,没有像样的饭店,中午就在我们食堂将就一下。”陈航引着盛怀扬等人入座,“晚上回市中心,再给你们好好接风。”

“很丰盛呀。”盛怀扬玩笑道,“看着比我们公司伙食好太多了。”

“平时可没这么好,这是沾你们光,让我们加了鸡腿。”一个陪同的中层笑着打趣。

众人落座,边吃边聊,话题自然始终围绕着上市。

“盛总,我这人不炒股,有个问题也始终没搞明白,这个AB股和主板、创业板、还有什么科创板,到底啥意思?”

盛怀扬笑笑,“其实很多股民也不清楚。”

“直白点说,AB股是认购和交易的钱不同,A股得用人民币,而B股只能用外币,至于主板、创业板……”

他没有甩出专业术语,而是用浅显易懂的话把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则作了解释。

边吃边聊,气氛很是融洽,可终究还是有人抛出了那个避而不谈的问题。

“盛总,我这人比较直,我就一个问题,这次你们能不能把我们成功送上市?”

问这话的是业务组组长,是一名老员工,销售出身,虽然六年前未直接参与上市工作,但对当时临门一脚打滑的事仍耿耿于怀。

夏时初睨了陈航一眼,看他稳稳地坐着,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瞬时明白他是打算用这个问题来破冰,打消中天高层的顾虑,重建六年前被GC弄丢的信任。

这个时候,盛怀扬的态度和答案异常重要。

显然,这个包间里的所有人都明白了这点,原本还在叽叽喳喳聊天众人不约而同停止了交谈,纷纷看向了坐在陈航旁边的盛怀扬。

众所期待下,盛怀扬镇定如常。

他轻轻牵了下嘴角,眼神笔直坚定,语气却带着点甚不在意的淡漠,“我这辈子,还没尝过失败。”

近乎狂妄的答案,但从他嘴里说来就莫名让人信服。

然而那人还是不依不饶,“漂亮话谁都会说,六年前你们还不是拍着胸脯说没问题,结果呢?”

盛怀扬身子往后轻轻一靠,嘴角噙着点笑,又拽又帅地说,“我能让陈董把公司再交给我,绝不是因为胸脯拍得响。”

“假如各位对陈董的选择或者对我们团队仍有异议,不认为我们能把中天送上市,那么我有个提议,引进对赌,一年为限,筹码就是各位所持股份上市后市值的百分之十。”

“一年内,中天按期上市,那你们就自掏腰包,拿出股价的百分之十给我们加项目经费。反之,GC赔付你们百分之十,不。百分之二十吧,如何?”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一震。

在做的都是中天的中高层,手上或多或少都拿着公司的股份,按照现在的估值和溢价原则,一旦企业上市成功,那些股份少则变成几百万,多则上千万甚至过亿。

一旦同意赌约,无论是这群中高层,还是GC都可能面临着输掉巨额筹码,而盛怀扬还狂拽地表示他们愿意翻一倍来赔付。

夏时初不动声色地瞥了他一眼,放在桌下的手指慢慢捻动。

他扔出豪赌的筹码,就不怕这群人脑子一热下桌翻牌?

一室静默,中天的高层们用眼神在噼里啪啦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