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 什么农活儿都辛苦。
但其中最辛苦的,还是要数插秧育苗和最后收割庄稼的时候,因为这都是重活儿, 不但要一直站在田里忍受蚂蟥吸血之苦,还要一直躬身弯腰,不到腰酸背痛到受不住的时候,都不能站起来。
因为天气变幻莫测,而适合种植的时间又那么短,每次站起来伸手揉腰的时间都是浪费与耽误。
一旦下雨,那就更惨了。
而相里锋做出来的这种插秧机非常简单,并非现代那种需要汽油自动插秧机, 而是半自动完全不需要汽油电力, 手动就可操作的机器。
只需将秧苗放在专门的隔板上,百姓在前面拉动机器往前的同时,尾部的机械爪就会从隔板专门留出的缝隙中取出秧苗并将其插入田里。
整个插秧机体长一米多,人只需站着就行,完全不需要弯腰。
而且因为机械爪是匀速转动, 且有着足够的空隙, 所以只要拖动插秧机的人步伐均匀,插出的秧苗彼此间隔完全一致, 看着也赏心悦目。
虽然比不上现代的数字插秧机, 但也完全可以解放人力。
除此之外,相里锋还改造出了许多掘地除草两用机,还有挖坑机器等构造简单, 却有非常大作用的机器。
唯一的问题是, 这些机器全都是用金属打造。
也就是秦国这边矿产丰富, 之前又改良了冶炼技术, 不然按照相里锋这么造,就算这些机器被设计出来了,也完全没办法投入使用。
赵馨看过之后,问道:“如今开采的铁矿铜矿,可以支持全国推广这些机器?”
相里锋都不需要细想,立刻就给出了答案:“矿产足够,但人力不足。”
见赵馨没能立刻明白过来,相里锋解释,“秦国所有匠人在战争未曾结束之前,将全部投入武器制作的工作中,闲暇时候做一两个机器放松还行,不可能分出太多时间在其他事情上。”
赵馨愣了下,无奈失笑。
她没想到限制自己解放人力的,竟然就是人力本身。
这可真是个大麻烦!
采矿、冶炼、塑性等种种步骤,都需要足够的人力才行,战争时期确实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做打造武器之外的事情。
赵馨沉默下来。
相里锋看了赵馨一眼,有些不知所措。
他早就将这些东西改良设计出来了,但他没有主动上报的原因便在于,武器坊并没有足够的人手打造这些机器。
他设计出来的时候秦国已经开始为战争做准备,武器坊所有人都进入了武器筹备当中,就连相里锋本人也是趁着闲暇时候,为了放松自己的大脑,才从眉寿老人记载的民间手艺人自己设计的机器中,找出了真正有用的机器,再在原本的基础上设计改良了出来的。
东西都是好东西,可不能批量生产,仍旧只能放着落灰。
他看了一样那批“破烂”,顿了顿,劝道:“在下明白太后也是一片好意,但这些机器虽然好用,却不一定会让百姓接受。”
赵馨正想解决办法呢,突然听到相里锋泼冷水,不禁皱了下眉。
相里锋并非无的放矢,他指了指那些机器:“那些大多是用生铁制作,非常容易生锈。虽然一直有人养护,上面仍旧出现了一些锈斑,使用寿命并不长。”
而金属的价格不用说就很贵,若是使用寿命再不长,百姓不一定愿意花这“冤枉钱”。
军队打造的武器也是用的铁,但用了一些很特别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延长武器的使用寿命,至少不会让武器在上战场之前就被空气中的水分与氧气锈蚀。
但这样的技术很难,成本也高,若是用在农具上……
价格就更高了。
就算朝廷只算成本价,不愿与民争利,就算有人咬咬牙,愿意拿出所有积蓄购买,也不一定买得起了。
赵馨:“……”
得把钢造出来,不锈钢也不能忘了。
材料好说,农具的价格确实是个大问题——
朝廷总不能赔本赚吆喝,自掏腰包为百姓付钱吧?
不是不行,而是时机不对。
如今可正在打仗呢!
赵馨走上前,认真看了看那些机器,许久后开口:“这些机器的部件,必须全部用金属吗?不能用木头替代?”
除了最关键的部位,其他地方完全可以用木头嘛。
相里锋眨眨眼:“用木头当然可以,但重量和体积就没办法像如今这么小了,木头的承重能力没有金属好。而且用木头替代金属的话,机器更容易坏。”
赵馨笑了笑:“但百姓可以找到替代。”
如何森林还没有被大范围砍伐,黄土高原如今都还生长着一片又一片的森林呢,木头可不缺。
而小农经济最大的优点就是自给自足,百姓就算不懂木匠活儿,只要结构不是特别复杂,要求不是特别精细,材料不是特别稀缺,他们自己就能照猫画虎地将东西仿制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