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2/3页)

自九阿哥出生后,梁大总管紧紧提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他差些热泪盈眶,这一碗汤,可不就是冰释前嫌的征兆么?

两位祖宗终于和好如初了,他也无需提心吊胆地伺候了。感谢天帝,感谢佛祖,奴才终于得见光明,再也不用挨板子了!

被一碗恰到好处的去火汤安抚的康熙,笑过之后,恢复了一贯的平静。

他拿了支崭新的羊毫笔,蘸了蘸朱砂,低头批起了折子,边批边道:“乌雅氏坐月子之时,带人清理内宫,拔除她们的钉子。”

“她们”,指的是不安分的嫔妃小主;这话,是对着梁九功说的。

皇帝顿了顿,又道:“传朕的令,着明珠与索额图一道整治内务府,整治包衣世家……若有包庇,他们的乌纱帽也别要了。”

语气淡淡,蕴藏着锋锐的冷意。

一个明相,一个索相,两人一起共事,谁也不会服谁。明珠会把赫舍里氏的钉子拔得干干净净,索额图会把佟家和纳喇家的势力除得半点不留,至于乌雅家,他们谁也不会顾忌。

后宫,合该治一治了。

……

德妃,皇上竟直呼德妃为乌雅氏。

梁九功还来不及感叹,旋即听到了后面。他缓缓垂下头,掩住心头的惊涛骇浪,皇上、皇上这是要清洗整个内廷啊!

他飞快地拍了拍袖口,垂头躬身道:“奴才……遵旨。”

与此同时,上书房的练武场,太阳渐渐西斜,微风送来了凉爽,晌午的骑射课临近结束。

小太子满头满脸的热汗,下了马后,接过哈哈珠子递来的帕子,胡乱地擦了擦面颊,又咕咚咕咚地灌了几口凉水。

太子立在斜角处,正欲把卷起的衣袖捋顺,忽然间,大阿哥胤禔骑着一匹成年棕马呼啸而来,距离极近,掀起了阵阵尘土,夹杂着马鬓的味儿,劈头盖脸地朝他兜去。

“……”

太子转过身,不住地咳嗽了起来。

胤禔连忙勒住缰绳,像是才注意到他一般,身手利落地下了马,拱手惭愧道:“二弟对不住!方才大哥骑得入迷,让你受惊了……”

“二弟”这个称呼,是太子最为讨厌的称呼。

尊卑之后是长幼,他先是大清储君,才是胤禔的弟弟!

正式场合,胤禔从来都叫太子爷,可人少的时候,就没了太多的顾忌,譬如现在。

从前,大阿哥一激一个准,总是激得小太子面色铁青、双拳紧握,可今儿大不相同

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太子哑着嗓子,摆摆手,笑着道:“大哥喜欢骑射,孤高兴还来不及,哪有什么受惊不受惊的?兄弟之间,千万别生分了。”

胤禔顿时噎了一噎,缓缓睁大眼,把接下来的话咽进了肚子里。

兄弟之间?高兴还来不及?

胤礽这是吃错药了?!

因着太过震惊,大阿哥怔愣了很久,回过神后,心里膈应的不行,好半天,才勉勉强强回了一句:“你说的……很是。”

谙达们、侍读们全都看了过来,另一侧,正学习上马的四阿哥,还有皱着眉呼呼小手的三阿哥同样注意到了这边。

胤祉见到大阿哥与太子站在一块,内心就发憷,生怕两人一言不合地动起手来。胤禛担忧地瞅了瞅太子,拉起三阿哥的衣袖就走:“我们去看看……”看看大哥与二哥在说些什么。

三阿哥不情不愿的,还是被拉走了。

望着胤禔微微泛青的脸,太子的态度越发亲切。

余光瞥见三弟四弟结伴而来,他的笑容深了深:“前些日子,孤写了一篇尚可的文章,皇阿玛阅后,赏赐了几匹上好的小马驹,就放在毓庆宫里。孤知晓大哥爱马,不若随孤去看看,顺便挑上一挑,如何?”

光看太子的神色,再真诚不过,可听听,这说的是什么话?

向他炫耀自己的才学,还有皇阿玛的宠爱?

胤禔黑了脸,硬邦邦地说了句“不必”,大步转过身,牵着马飞快地离开。

太子柔和地说了句“大哥慢走”,说得两个小豆丁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胤禛瞧着二哥这副模样,嘴巴微微张大,脑海中的疑惑,咕噜咕噜地冒着泡泡。

只听太子笑吟吟地道:“三弟,四弟,随二哥去毓庆宫看小马,看上了哪匹,尽管挑便是!何柱儿,去慈宁宫请五阿哥。”

小七和小八太小了,待长大些再叫上他们……

说着,太子顿了一顿,“也派人去永和宫一趟,问问小六愿不愿意挑?小马温顺,不会踢人的。”

闻言,胤祉登时兴奋了,欣喜地喊了句“谢二哥”,胤禛却耷拉下了脑袋,显得有些不高兴。

太子自然知道四弟为什么不高兴。

轻轻叹了口气,他把胤禛拉到一旁,压低声音道:“德妃娘娘刚生了小格格……听说你幼妹体弱,得精心养着。这样一来,德妃分身乏术,哪能看顾六弟?我们做哥哥的,请他是应当的,你怎么还别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