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第4/6页)
当然,顾学章不懂银行记账的方式,也不会干班门弄斧的事,只要能报出来,哪怕是急中生智瞎报的,那也比林建平强。他站起来,看着眼镜男,“你叫什么名字?哪个科的?”
“我叫李超英,信贷管理部的。”
超英,听名字就知道,大概是五八年生人,现在二十八九岁,不过看样貌却像四十出头,跟他差不多。
或许是看出他的疑惑,李超英腼腆的笑了笑,拘束的搓了搓手,“我六岁以前只有小名儿,上一年级才取的名字。”
原来如此,三十三四的年纪,正是单位业务骨干,信贷部能知道存款信息,也难为他了。顾学章点点头,“那你跟我说说,你们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李超英看了林建平一眼,见他点头,这才啪啪啪说开。农商银行虽然房子是盖起来了,可上门的客户却不多,一是大家没听过这名字,有农业银行,也有工商银行,可这农商银行是个什么鬼?没名气,自然就拉不到存款,信用社和农业银行的贷款名额供不应求,申请的人能把队伍排到火车站去,可他们这儿却门可罗雀。
明明还有五百多万的额度,却无人问津。
国家放这么多款给他们,却被他们放着发霉,顾学章恨铁不成钢,“贷不出去不会想办法?”等着别人找上门,那就只能等着饿死!
李超英嘴唇蠕动,什么也没说。
顾学章太熟悉这样的神情了,知道他有苦衷,他理解这种有想法又屈于人下的感觉,索性也不当着众人的面说了,找个借口先离开,让林建平写个自检自查报告来他需要看见反思。
至于整改,能者任之。第二天晚上六点半,一个名叫李超英的青年,走进了阳城市□□。所有人都不知道,在这个傍晚,属于能人的时代就要来了。
崔绿真也不知道爸爸怎么“争取”到的贷款,反正当天晚上,她就接到王秘书电话,让她准备一份贷款申请书,把贷款事由、用途、项目计划写得详尽些,如果顺利的话,这周内就会有消息。
绿真高兴坏了,没想到爸爸的效率这么高!
美国那边,田恬已经接洽好了,也签了合同,蔡明亮和张秋萍也跟学校提出了休学申请,但学校考虑他们是出去“深造”,自然只有同意的份。不仅爽快同意,还让他们不用休学,期末考结束后把书本带出去自学,两个月寒假,再新学期加一个月就够了,不影响课程进度,明年也不用重新修读一年。
至于许杰和张良军,因为他们曾经的特种兵身份,怕政审不过,杨旅长帮着想了点办法,成功的把签证办下来了。
过完元旦节,绿真就在翘首以盼,盼着他们寒假早点来临,终于,1986年元月10号,她集结到的四名“工人”,雄赳赳气昂昂上了去美国的飞机,顺便,她为该回家看看了。
一年没回来,他们家门前的马路似乎变窄了不少,仔细一看,还真是窄了。因为马路两侧不知何时多出来许多房子,沿着马路直接延伸到乡镇府所在地,另一头则是来到山脚的苏家沟外沟,再过去就是杨美芝开饭店的地儿……一直到人民广场,大河口变了大样!
“让你不回来,都认不出了吧?”几个伯娘取笑她。
“这……这也……”以前的田野,现在全是房子,她都不知道,这些房子是什么时候多出来的,里头住的是什么人,以及,大河口真有这么多人居住吗?
要知道,大河口乡是典型的农业乡,在皮革厂之前,工业为零。可现在,乡镇周边机器“轰隆隆”的地方,冒白烟的地方,盖石棉瓦的地方……都是工厂!
当然,十之八九都是皮革厂,什么向阳皮革厂,红星皮革厂,李家皮革厂……虽然规模不如大河厂,可每一家都有订单。
“你看,机器就没停过。”王二妹酸溜溜的指着,一家家的,“都是咱们家培养出来的得力干将啊……”
是啊,要不是他们家先干起来,这里的人谁知道人造革?要不是他们招的工人,手把手教会他们,谁知道人造革怎么做?现在好了,技术学到手,拍拍屁股走人,自立门户去了。
大河厂就是再大的名声,生意也会受影响,总有不明真相的外地客商冲着“大河”的名头过来,结果便宜了这些“大河口”们,你说她能不气?
绿真安慰道:“伯娘犯不着生气,只要是有利可图,就会有人模仿,咱们专心做自己的,最终还是质量说话。”
王二妹这才展颜,“这倒是,咱们大河厂的就是能打,虽然被他们不要脸抢了生意,但订单也没见少。”
那是因为老百姓日子好过了,总体对皮革制品的需求量成几何倍数增长了啊!绿真没说出来,挽着她的手,顺着马路走了一圈,又绕回来,“就是咱们教出来的也没啥,以后要能遇到啥困难,说不定别人还记咱们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