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段书记自从调回北京后, 现在已经升任农业部主管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副部长,因为曾在大河口待过多年,对大河口公社老人家感情深厚, 经常关注这边的消息。

七月份地震的时候上报纸, 他注意到了, 后来黄柔写的两篇关于震后重建的文章他也看过。说实话, 牛屎沟这个地方,他一直记着,可这几年形势不好,他人虽不在大河口,但也能猜到应该是跟其他生产队大同小异的。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 众人居然可以这么齐心,这么上进,而不是等着国家救济……他相信黄柔的文字。

所以, 正好农业部有个“论如何在农村集体经济中推广优质经济作物种植”的课题, 他就提出将牛屎沟选作试点之一。

论优质经济作物,他不由得又想到牛屎沟的黑皮西瓜, 他调回北京的时候也带回一把西瓜籽儿,种进农业部子种司实验室, 可不知道是气候还是土壤的问题,种出来的西瓜苗黄怏怏不说, 只长到二月龄的时候就虫害剧增,没熬到结果就全死光了。

不得不说,牛屎沟这块地方,真是让人意外。

谁能想到这么干旱的地方居然能种出西瓜?还是那么金贵的黑皮西瓜呢!

有段部长牵头,这事就好办了, 直接给牛屎沟生产队挂牌“利民西瓜园”,开设村办企业,定量规定每年种一百亩黑皮西瓜,其他剩余土地面积可自行民主决议种植农作物,到丰收季节把西瓜卖出去,完成几张报告表格和总结就行。

对于正在发愁怎么挣钱还贷款的社员们来说,“利民西花园”的牌子像一个香喷喷的大饼,正正砸在他们头上!

这年代能办村办企业的,那得是多有钱的村子呐?就是李家沟的罐头厂那也不算“企业”,顶多就是个小作坊,他们可是国家农业部给批的!

那么大个农业部啊,居然有人知道他们牛屎沟?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定是曾经的段书记的功劳,想他在那两年,牛屎沟也曾经风光过的。

而这次还能让老人家想起他们,惦记他们的水深火热,那一定是黄老师的功劳,她的文章可是发表到全国性报纸上,天南海北几亿人都能看到的嘞!

所以,当顾学章跟村里商量能不能把高元珍的食品加工厂挂靠在集体下时,所有人都同意了。毕竟,当初地震的时候,这两口子也是苦口婆心劝他们撤离的。

这时候,农民的忠厚朴实显露得如此彻底,如此动人!

当然,这个挂靠也不是白挂的,每年会给大队部二百块挂靠费。在这个年代,这样的运营模式是非常常见和普遍的。

食品厂选址和小小的加工间盖起来后,挑个黄道吉日,“高氏老字号食品厂”开始正式挂牌生产,在一阵经久不息的爆竹声里,满满三大拖拉机水果开进了高家的大院子。

今年橘子大丰收,可李家沟村办罐头厂为了防止他们抢生意,早早的把村里的橘子给预定了,就是想让他们没有原材料,起步就熄火!可王满银是什么人?他这么多年游荡不是白混的,拿上“利民西瓜园”的介绍信,去周边村镇和附近几个县市打听一圈,货比三家买到了既甜又大个儿的橘子不说,关键还比村里买的便宜!

一斤便宜二分钱,一百斤就是两块,一吨他能省下四十块钱!

李家沟的听说居然这么便宜,顿时后悔得直跺脚后跟,因为队上的他们已经交了定金,不可能退的。偏偏李家沟的橘子树今年追肥不及时,橘子长得不大,味道也不大甜,这得多放多少糖出去啊?

可把抢厂子的人气坏了!

他们压根没加工罐头的经验,看着王满银两口子挣钱容易,谁知道到他们手里,光剥橘子皮去橘子核就折腾得够呛,更别说煮的火候了,煮太大会把橘子瓣儿煮散,没了橘子味儿,煮不够又生,保存不住。

你就说吧,这钱是那么好挣的?

这才哪儿跟哪儿呢,万里长征才第一步就哭了,那接下来还不得跳大楼?

王满银听说后,嘴都咧到耳后根了,呸!让你抢,没点金刚钻还想抢瓷器活,看把你能的!

第二天,似乎是为了故意气死他们,他又从临县拉来满满一拖拉机柿子。

幺妹忍着口水,金黄色甜丝丝的柿子可是小地精的最爱哟!她拿起一个,轻轻一捏,居然是硬的?!

她不死心,又拿起一个通红的,摸着还是硬邦邦的,奇怪极了,“这硬的怎么吃呀叔叔?”

王满银一乐,“咱们不吃,咱们卖。”

“卖谁呀?傻子才会买硬柿子,也不嫌涩嘴啊……”邻居老太太在旁边阴阳怪气的说,“这有些人啊,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连基本的常识也没有……”

王满银“呸”一口,“我没常识我至少不会让自己屙的屎淹到炕呀,你说有些半截身子都埋土里的人,咋就不晓得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