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3/4页)
说起那个小字,倒让他恍惚了一阵子,长留啊,乍然听上去像隔着前世今生一样。如果说辜负,确实辜负了母亲的希望,但她人已经不在了,长留不长留,有谁在乎呢。
公主见他不说话,把锡杖往前杵了杵,“大师,你还记得我婆母吧?”
释心耳根子发烫,她的脸皮厚,自己听上去却羞臊得慌。
“施主别这样。”他难堪地抗议了下,才又缓声道,“我母妃……曾经是先帝最宠爱的妃子,当初宫内派遣八抬大轿前往长山接人,一路换了两千多名轿夫才将人迎进皇城。她自入宫就风光无两,三千宠爱在一身,却也树敌三千,强敌环伺。后来生下我,我落地便封王……小小年纪,有什么资格封王……她薨时,我不在上京,据宫人说是难产而死,那年她刚满二十八岁……”
公主从他断断续续的话里,还是听出了情绪的起伏,也许对于释心大师来说,唯有母亲的死,是他永远解不开的心结吧!
三言两语,就是一个宠妃的一生。公主生在皇族,虽然膳善是个小国,但后宫的明争暗斗她也见识过。女人多的地方就会有攀比,比美貌、比衣服首饰、比受宠多寡。有幸胜出的树大招风,然后成为众矢之的,手段差点的小命怎么丢了都不知道,所以说啊,后宫就是女人的坟墓。
公主遗憾地说:“有的人像流星,光彩逼人只有一瞬;有的人像炒栗子的砂,翻滚一辈子,却越磨越光滑。大师你别难过,说不定我婆母已经找到好人家托生了,你念了那么多的经,也是在替她攒功德呢。”
她三句不离“我婆母”,释心刚开始还想纠正她,到后来也就由她去了。她的论调有时候很新颖,也不知流星和炒栗子的砂是怎么混到一处去的,她张口就来,也能说得煞有介事。
他慢慢沉淀下来,语调里没有喜怒,“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施主若是不提,贫僧几乎要忘了。人生如朝露,过眼尘灰,毋需挂怀。”
公主却说不该忘,“有些事忘了,就没有根了。须得好好记着,就算四大皆空也得记着。”
释心没有再说话,这胡搅蛮缠的公主,有她处世的一套方法,部分见解还是很在理的。
行行复行行,正走到一处山腰,从这里能看见群山峻岭,雨后新阳照得满世界坦荡。他停下步子看了会儿,山岭间仍有雾气环绕,走在树荫低下尚不觉得热,若是无遮无挡,那烈日炎炎下暴晒,大概会脱一层皮。
所以只能循着山路走,前面的山野也不能完全称之为山野,人的智慧无穷尽,天岁人把村落和城池搬进了大山里。穿过前面的山谷,到了夜里能看见一丛丛的灯火,那是山里的夜市,俗称鬼市,夜里赶路经过,便不会觉得乏味。
只是公主的脚力毕竟不如他,走一程就要停下歇一歇,懒散得不想再活动时兀自惆怅:“应该把毛驴借出来的……”
然而让行脚僧牵着一头驴赶路,也不大像话,公主便调笑打趣,“大师,是你让我陪你上鸠摩寺的,我要是走累了,你可要背我。”
这回释心没有表示反对,因果循环,就因为他不放心让她去谢邀身边,才有了被她拿住把柄的被动,万般皆是命,只好认了。
“人多的地方……不行。”他斟酌再三,别扭地提出来,这是他的底线。
公主原本并没有抱任何希望,听见他松口,惊得手里水壶差点都丢了。
“什么?”她卷着袖子擦了擦嘴问,“大师,你答应背我吗?”
释心有些不自在,别开脸道:“施主长途跋涉,未免辛苦。要是中途停下修整能恢复体力最好,要是不能,贫僧也不介意负重走上一程。”
这下子公主高兴了,搓着手说:“好好好,大师慈悲心肠,信女有福了。大师别怕,我不沉的,以你的体力,背着我走上二十里不成问题。”
这是对他体力的认同吗?说不沉其实一直是她自欺欺人,她坚称自己只有八十斤,但对照她的身材,应当不止。
释心是个较真的人,“前面市集上有秤,施主可是对自己有误会啊?贫僧可以带你去称一称。”
公主蓦然拉长了脸,眼神僵硬地调转过来,不悦道:“释心大师,你在怀疑我的体重吗?没人告诉你,女孩子的体重不能乱打听?你还要带我去称,你存的什么心?”
释心确实不明白,为什么女孩子会有那么多忌讳。他只是务实,想弄清楚罢了,既然她不答应,那就算了。
继续上路,路上多了个人确实热闹,但大多时候还是觉得有些吵。
原本以为公主无时无刻都会没心没肺地快乐着,但不知为什么,第二天她就显得有些发蔫了。走上不多步就要歇一歇,后来渐次和他拉开了距离,他停下等她,她便向他摆手,示意他不必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