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3/5页)
沈明洲听出了他的意思,犹豫片刻问道:“你们关心的不是蜻蜓的搜救功能吗?”
“救援方面,我们始终使用的是军用无人机游隼,从08年大灾难到近年的各项搜救行动中,游隼表现良好,其实没有购入民用无人机的必要。”
钱国锋露出一个和善的笑容,看沈明洲的眼神都透着长辈的亲切,“其实我们想采购蜻蜓,考虑的是边防巡逻。”
公安部作为管辖消防、边防、武警的国家执法机关(改革前),考虑的不止是城市居民安危。
在见到蜻蜓能够依靠太阳能,长时间保持白日飞行,夜间也能维持四小时飞行,这对边防巡逻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无人机。”
钱国锋说:“我们国家边防陆地边界全长超过2.28万公里,大部分哨所地处高原、雪山、沙漠之类的艰苦地区,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的边防战士都是靠双脚走遍边防,巡逻距离长达10天到20天,我们始终希望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降低边防巡逻风险,提高巡逻效率。但是,成效不算好。”
无人机常规续航时长普遍在15-30分钟。
哪怕是他们投入边防使用的特殊巡逻无人机海东青,也只能维持1小时的巡逻侦察。
1小时,已经极大程度的扩大了巡逻范围,如果能够获得蜻蜓这样能够依靠太阳能实现白天长时间飞行,夜晚四小时飞行的无人机,中国边防将会更加安全。
钱国锋说得诚恳,还为沈明洲和邵炼,介绍起情况恶劣的哨所情况。
低温、高海拔、山地环境复杂、沙漠、高温。
沈明洲还没能从心头浅淡的失落里脱离,又被对方真诚的解说拖进新的思考。
他日常能够接触到的生活,从未考虑过边防如此特殊的环境。
更不用说,让一款智能无人机,去适应这样的环境。
他沉思的表情,令邵炼觉得糟糕。
他应该放下自己的傲慢,叫王北壹问清楚公安部的意图。
买蜻蜓去巡逻和买蜻蜓去救援,这根本是两件事。
而沈明洲关心的,明明是蜻蜓能够实现救援作用,在灾难里拯救更多的人。
他正想打断钱国锋的畅想,纠正他们对蜻蜓的认知。
沈明洲先说话了。
“钱专员,你误会蜻蜓的作用了。”
他说:“蜻蜓设计之初,没有考虑过您提到的这些特殊应用场景。可以使用的温度范围0到50℃,风力不超过5级。按照您刚才对边防情况的介绍,我敢保证,蜻蜓即使有太阳能续航功能,到了任何一个低温狂风的边防哨所,根本无法起飞。”
“它没有低温防护,也没有更强的抗风设计,论实用性,肯定不如您提到的海东青。”
蜻蜓设计者,主动挑出无人机的问题,让在座的洽谈人员困惑的眼神交流。
他们提前了解过蜻蜓,但是对于沈明洲所说的适用环境,一窍不通。
钱国锋退而求其次,问道:“那你们能不能出售太阳能转换技术,协助我们对海东青、游隼等军用无人机进行改造。”
“不能。”沈明洲拒绝得果断,“因为除了我,没有人可以在当前科技水平重现这套太阳能转换技术。”
语气诚恳,但是内容狂傲,引得在座的洽谈代表,摸不清他的意思。
“年轻人,国家拥有优秀的科研人员,说这种话好像不太合适吧。”
“只要你愿意出售技术,协助我们,我们当然可以重现无人机太阳能技术。”
“游隼和海东青的制作者,是我们国家拿过功勋奖的高级工程师!”
说是七嘴八舌的劝说,更像是一种彰显国家强大能力的讨论。
质疑沈明洲陈述的事实。
噔噔噔的清响,毫不客气的打断他们的言论。
一排坐姿威严的军警出身的代表人,目光困惑的扫向邵炼。
西装革履,神情倨傲,青年的傲慢准确无误的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屈起手指,在所有人的视线下坦荡的说道:“看起来,各位并不清楚最近国际皆知的劳伦军备泄密事件,他们引以为豪的蝰蛇无人机,拥有一份详细的缺陷报告,其中所列的各项性能指数都不如沈明洲制作的蜻蜓。”
“而游隼和海东青的性能,比蝰蛇还要落后三年。”
被人甩出数据,在做的公安部成员面上无光。
他们知道劳伦军备泄密,也知道游隼海东青比蝰蛇落后,但是这人开口就说无法适应边防恶劣环境的蜻蜓,远超蝰蛇?
这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
他们承认蜻蜓部分功能优越,但是他们只需要太阳能加强无人机续航!
钱国锋说:“我们尊重所有研发人员的作品,没有看不起蜻蜓的意思。但是太阳能技术和无人机的续航,对我们很重要。”
“再重要,给你们也无法实现。”邵炼转头看向沈明洲,“我理解你们看重边防,也请理解我们的蜻蜓生来是为了抢险救灾。既然你们觉得游隼更高效,那么,没有谈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