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2/4页)
他们担心皇上,也担心保康;裕亲王哭着劝说皇太后和长公主去休息,长公主临走前一把忍不住抱住保康,哭得不能自己。
“好孩子……好孩子……”
保康也哭。
保康感受到长公主心里压抑的痛苦,双臂抱住他的力度,默默地安慰她。
…………
保康和哥哥们弟弟们一起守夜,白天跟着守灵,肉眼可见地消瘦下去。
他们只能代替长辈们身体上的劳累,皇太后、长公主、皇上、裕亲王心里深处的哀痛,无人可懂。他们的痛苦,谁也不能说,只能流泪哭泣。
本该有亲生儿子服斩衰大孝,打头哭灵守灵的葬礼上,缺了那个“人”,皇太后、长公主、皇上、裕亲王怎么不过度哀痛?
他们痛苦,他们一想起“他”因为无法给太皇太后送葬会有的痛苦,心里更是痛苦不堪。
皇家、皇家?茫茫宇宙,大千世界,生生死死,世事纷纷,谁能回答?
谁也不能回答。保康不知道为何长辈们这般痛苦,他担心这边的亲人,也担心他师祖,更因为他师祖伤心的时候他没陪在身边,更难过。
皇后娘娘担心儿子,瞅着空儿就一边给他擦眼泪一边哄着他:“自古以来啊,人对自己诞生、成长,死亡,一直都在探求一个平衡。”
“所有丧葬礼仪的宗旨,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保康要知道葬礼不是只伤心的事,是严肃的事。”
保康眼睛红红的看着额涅:“那额涅,保康的师祖……也知道吗?”
“知道。你师祖前儿不还给你写信,叮嘱你注意休息?”
保康的眼泪又出来。
师祖担心他,但师祖也肯定在伤心中。
否则师祖不会让大喇嘛代笔给他写信。
保康心里都知道,可是保康也不能让他额涅一直担心他。
或者世间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生离”的时候,离开的人奔向梦想,留下的人最难过;“死别”的时候,去世的人再无牵挂,去世之人的亲人最是哀痛。
太皇太后的整个葬礼,整个康熙二十七年,举国齐哀,风光大葬,葬入孝陵旁边的一个地方,在先皇的孝陵的边上。
一切顺利,就是老天爷也好似知道了什么一般,今年大清高风调雨顺,水灾干旱地震啥的,什么都没有。唯一的一个事情,就是太皇太后下葬孝陵,而不是福陵,不符合礼制一事。
为此朝堂上吵成一团,基本都是反对,皇上和裕亲王本就在哀痛中,对此自是怒火滔天。
可他们什么也不能说。
单单一句“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无法说服天下人,为何太皇太后不葬去太宗的福陵。自古以来,女子都是和夫君一起安葬不是吗?自古以来,女子都是和夫君合葬后,一生才是圆满,不是吗?
最终还是师祖给皇上来了信,保康和他汗阿玛据理力争,皇上下定决心送太皇太后下葬。
保康的原话:“女子为何一定要陪葬男子?无稽之谈。都是男子自己制定的制度,还说什么‘自古以来’。自古以来,单独安葬的太后也不是没有;自古以来,男子陪葬女子的,也不是没有。”
还说什么“父系社会之前的母系社会汗阿玛忘记了吗?”
亲亲汗阿玛对熊儿子没奈何,又怕他真急眼了去闯朝堂,加上他汗阿玛的来信,加上他最近心力交瘁,也没多思考地,直接在朝堂上训话,大意:母亲和儿子葬在一处,也是符合人情天伦法理。
这就是大清朝的规矩。你们不答应,朕就公告天下,让天下人来说说母子伦理和夫妻伦理布拉布拉。
这可捅了马蜂窝。
满朝大臣齐齐哭天抹泪的,又是讲夫妻大义,又是讲男女尊卑,又是讲古法古礼……最后都捏着鼻子认了。
为此,保康从鼻子发出一声冷哼,特振振有词地和他额涅说:“额涅将来若不想和汗阿玛挤在一起,也要单独一个地儿,也挺好。他们谁敢不答应,保康和他们大战三百回合。”
气势汹汹的小样儿,直接把他额涅说傻了,反应过来后就一连声叮嘱他“千万不能给你汗阿玛知道”。
“谁都不能这么说,和任何人都不能说,知道不?这不光关系到你汗阿玛的颜面,世人还会议论说额涅是不是被废了,才没有陪葬……”
皇后娘娘越发越严肃,保康点头答应,她还是不放心。
儿子的想法和世人不一样,总是“语出惊人”。皇后娘娘小心翼翼的,拐着弯儿解释:“太皇太后,这是特例。”
“太皇太后当年……太宗皇帝,独宠宸妃娘娘,也就是太皇太后的亲姐姐。而太宗皇帝的原配妻子,乃是太皇太后的亲姑姑。太皇太后说不想去打扰他们,也是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