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顾炎武的一生, 可谓坎坷。

江南自古富庶, 也是文风昌盛之地,文化世族和豪门右族、科举簪缨世家比比皆是。顾炎武出生在江苏府的着姓望族顾家, 襁褓中的时候过继给一个去世的堂伯, 有嗣母照顾他长大。

嗣母对他的一生, 影响巨大。

顾家, 是当地的原住民,但是他们不是江南势力最大的人。自从五胡乱华晋室南渡, 王、谢、庾、蔡等等北方士族来到江南, 受打压的便是江南本地人。

顾炎武生活的昆山、太仓、嘉定一带,向来是北方士族染指甚深的区域, 作为土着世家之一的顾姓后人,顾炎武自小便明白挤压中生存的艰难。

人和人之间的竞争无处不在,一个地方的资源就那么多。朝代更替, 时代轮回, 顾、陆、朱、王这些土着大姓代代人饱含酸楚,却也血性尚存, 他的嗣母便是其中之一。

嗣母寡居,一心照顾他长大。家道中落,生活困难, 嗣母更是呕心沥血,一切只为了他将来科举高中、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白天辛苦纺织做布卖, 晚上自己读书到二更, 也领着他读书到二更, 培养他学习的兴趣。顾炎武在这样的母亲身边长大,自然也是坚强且好强。

十八岁参加科举,奈何因为他“太过博学”答卷不符合科举规矩没有高中,几次科举失败后顾炎武对于科举之事心灰意冷,干脆四处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按照自己的爱好学习读书。

他为人仗义,学问又好,家世也好,家产这些年也蒸蒸日上,江南的巍科达官、鸿儒显贵、望族名流纷纷接纳他,他也确实交到很多朋友。

可是,天下要乱了。

顾炎武三十岁,李自成起事,顾家作为当地望族之一被抢劫一番;明朝亡了,大清入关了,他和很多江南士族一起抗清,他的家里又被抢劫一次,这次是因为江南的奴仆起事。

江南的很多名门望族在前面抗清,家里被奴仆抢劫一空,前朝徐霞客的后人一家还被打杀一番,只有回娘家探亲的一个孙媳妇和两个孩子逃过一劫。顾家也一样。

还有那势利小人利用奴仆起事,趁机要夺取顾家田产。

这些困境顾炎武都不怕,可是这般情形下,如何匡扶汉统恢复大明?江南很快被清朝占领,有人投降,有人掉头打汉人同袍,有人出家,有人投河……他的嗣母,绝食而死。

国破家亡。

顾炎武伤痛之下,弃笔投戎,坚决反清。

可能,大明的气数真的尽了吧。他投奔的南明弘光政权,隆武政权相继灭亡。明明中原的汉人这么多人,明明满洲的人那么一点点,为何就给关外的满洲人做了天下?

吴三桂的大军吗?孔家的大军吗?为何汉人打汉人宁可给满洲人坐天下?

他想不通,他和很多血性汉家文人一样,有着天然的华夏正统的文化优越感,他无法接受华夏被蛮夷统治的事实。

他奔波在海上,试图联系最后的抗清势力郑家,可是他被牵连入狱,这是他第一次蹲大牢。

顾炎武四十二岁,昆山另一个家族叶姓,欲得顾炎武家的田产之利,唆使顾家家奴陆恩,以“通海”和勾结反清势力两条罪名告发顾炎武,逼迫顾炎武放弃田产之利。顾炎武不肯就范,愤怒之下一刀杀了家奴陆恩。

陆恩的家人便与叶姓结盟,共同成了顾炎武的仇人。他们一边坚持与顾炎武打官司,一边不断派刺客去谋杀顾炎武。

顾炎武的好朋友归庄为他四处奔走,最后无奈答应钱谦益的条件,打算借助钱谦益的帮助营救好友出来。

顾炎武出来得知真相更为愤怒。

钱谦益——“满口仁义道德忠君爱国”——“水太凉”——投降大清——现在还要借着收顾炎武为亲传学生的事儿,洗刷他自己“懦弱怕死”的名声,顾炎武如何能答应?

顾炎武和钱谦益闹翻,再次离开家乡。

家族间的争斗不外起于经济,辅以政治,最后又以政治收束。他第二次蹲大牢,顾家和叶家的仇恨也因为政治结束。

康熙七年,年过五十的顾炎武,因为山东莱州黄培新一案再次入狱,很快出来——本来事情就不大,再加上好友归庄等人的奔走。可是他的三个外甥长大成人相继出仕朝廷,可是他的好友们,朱彝尊、吴伟业等等人也都归顺朝廷。

顾炎武出来后面对这一切,在他嗣母、家人的坟墓前大醉一场。

朝廷一心笼络江南士人之心,因为他的关系对他的三个外甥“青眼有加”,他无心理会。

他的好友们顾虑家族和后人,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理想出仕,他除了不再来往,也无心理会。

叶家迫于种种压力和他修好,他更不想理会。

时事如此,他不去苛责任何一个人。一个人,两匹马,一筐书,一支笔,开始游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