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2/4页)

“闽浙总督姚启圣,任通州知州,对当地不法土豪士绅执法杖杀,弃官而归家。顺治二年,官居福建巡抚之职,郑成功和荷兰人打仗,同为华夏同胞,他大义资助其粮草。

康熙二年,授广东香山知县,前任因负债数万银子下狱,府库亏空无力赈灾,姚启圣代为偿还。

……官场沉浮然一颗忠君报国之心不变。康熙十三年,耿精忠于福建起叛,叛兵入浙江境内,温州,及台、处州诸属县失陷。姚启圣与子仪募健卒数百人赴亲王幕下效力,亲剿平紫山土寇。

……这就是我们的姚启圣总督,在平定三藩之乱有大功劳,在朝廷收复海澄、金门、厦门中也有大功劳,不贪污不受贿,官居一品,加封太子太保,予骑都尉世袭,加一云骑尉,敢于提拔人才,不拘一格提拔人才……”

一生做官以执法严明着称,性爽朗,家产丰盈却视银钱如粪土。关心故乡绍兴建设,私人出资修郡邑庠及三江闸、西江塘……”

总而言之,我们有很多好官,很多清官,不要因为一颗老鼠屎就我们的官员们没有信心。不相信,你们去问,你们去查,你们去看,我们的姚启圣总督,就是这样的“大青天”。

这下子,老百姓真懵了,他们真有好官?

这下子,闽浙总督姚启圣也懵,他真有这么好?

他资助郑成功和荷兰人打仗,被朝廷连贬三级,最后都去喂马了啊。

不过想想也对。这事儿在明面上不能说,先皇处罚了他,可也一直在用他。

他代为偿还几万两银子那是没办法,大洪水来了府库里一个铜板没有,咋办?而且后来皇上也把银子给他补上了。

他之前擅自开海禁,虽然为了百姓生活,可到底是违背当前先统一小琉球的大方针,皇上罚他罚的也对。

再想想,他想参与收复小琉球的战事,但皇上命令施琅全权负责,他也知道这是为了方便施琅统一调度,统一指挥,不应该有怨言?

姚启圣这些日子因为皇上只命令施琅出战没喊他的事儿,一般都蹲家里生闷气,大夫说郁结于心,他也不在乎,只管生气。可他好不容易想开点儿反思自己的时候,山西大喇叭的喊话又变了。

“传说吴三桂的大将韩大任骁勇善战,世人称小淮阴侯,姚启圣一张嘴皮子说降,得其部卒死士三千人,和绍兴周培公并称‘南姚北周两张嘴’。”

“传说姚启圣的夫人,天生大足不裹,天生神力不藏,举石臼如无物,其他男子嫌弃大脚,唯有姚启圣惊为天人,立定要娶,夫妻都是奇人也!”

“传说姚启圣的小儿子承袭母亲神力,十六岁挽强弓百步外可洞四札,为人豪爽……”

姚启圣:“……”

姚启圣面对父老乡亲们津津乐道他家事的盛况,唾沫横飞地“传说”他当年和夫人不得不说的二三事,越传越玄乎的一家子“奇人异事”,真要哭了。

“快乐大师啊,老臣没说不给你去小琉球啊。可你去了能做什么啊?还有两天施琅的水师就到了啊,你们一块儿去老臣绝对不拦着。”

“老臣年迈之躯,只求上船亲眼看到小琉球彻底回归,不求功劳,也不参与战事,这总行了吧?可怜老臣为了准备这场战事花了十年,头发都白了,到头来功劳簿上连个名字都没有,老臣冤啊……”

姚启圣哭着上船,坐在快乐大师的跟前哭天抹泪地诉说冤屈,可是保康不听,距离他收到陈英雄中毒已经过去五天,他也知道宫里的那味药已经用最快的速度送来,解药在配置中,可他就是要去小琉球亲眼看看。

可是姚启圣这个小老头,他就是能领着几千人用“跪地不起”来威胁他。

小保康脾气上来,当然要折腾他。

耐心听了半天姚启圣的布拉布拉,笑眯眯脸:“想跟去打仗?”

姚启圣:“……”

“施琅是你连襟,施琅是你这些年来一力保举,但施琅一定会独吞这个功劳哦。”

姚启圣:“……”

他就知道,他就知道。听听快乐大师话语里满满的幸灾乐祸,姚启圣憋屈啊。可偏偏他非常知道快乐大师是故意刺激他,可他对施琅的为人非常了解,他无力反驳,如何不气?

姚启圣一边哭一边大骂施琅无情无义,没有兄弟情,用过就丢……就是不说同意快乐大师自己上小琉球。

保康:“……”

正要吩咐人提溜姚启圣下船,侍卫来报:“奏瑞亲王,张家送来一百万两税款,王家送来一百五十万两税款,潘家送来一百万两税款……共计白银六百七十万两,还有林家、海家等等没有送来税款,回报说在核算中。”

“说好了两天。超过两天,按规矩,加利息。三天后不补上税款,依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