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旁边杨丽华见儿子这般,瞥了他一眼,道:“怎么了?”
杨少济忙摇头,“没什么。”
他仔细地看着眼前的屏幕,这屏幕将杯子所有的细节都一一展出,和他记忆中喝药的杯盏已经完全重合。
“快夸我,我竟然用国宝喝过药!”杨少济给蔺直发消息道。
蔺直没回他。
此时蔺直也颇为惊异,他看了眼身侧的女人,心里隐隐明白了些什么。
拍卖台上,拍卖大师已经将古瓷小心翼翼拿在了手里,道:“大家看到这杯子可能会有所疑惑,根据古籍记载,柴窑瓷颜色‘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为何这柴窑瓷却是白色?诸位不要急,寻常的瓷器确实是如此,但若是皇宫珍品的话,那自然会又有所不同。”
随着他话音落下,已经有人端了盆水上来,拍卖大师将瓷器往水里一浸,再拿出来时,众人只见灯光下白色的瓷杯颜色白里泛青,透着一种玉色的泽光。摄像头此时再照向碗中,凝聚了一层水的碗底隐有波光,青色又更厚重些,像是倒映了一片晴空,美轮美奂。
这番展示,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的观众们,都不由惊叹出声。
千年前的工艺竟然精湛至此。
“果然不能小瞧古人。”
“现代工艺,只怕想做成这样,难度也很高吧。”
“刚开始古瓷亮相时我还说平平无奇,现在我只想给它跪下:国宝大哥原谅我!”
“需要我给颁发个国宝证书吗?”
网上网友议论纷纷,大呼开了眼,而拍卖台前,在展示完柴窑瓷之后,竞价已经开始。起拍价为五千万,每次加价不得低于500万。
开拍后,五分钟不到的功夫,价格就已经上了一亿,而此时出价的大多都是一楼的拍客,二楼和三楼都还没人吭声。
“沈弯”听着这一声声加价,心潮也不由随着一声声加价澎湃。
这就是名利场,她也是其中的一员。
等价格上了两亿后,一楼的声音渐渐少了,出价的大多数为二楼。三楼也有人开口,但是很少。谁都知道,拍卖这种事,越是后面开口就越势在必得。
在古瓷拍到三亿时,冯卓这边也开始喊价。他比较利落,一次三千万的加,轻轻松松就把价格给送上了四亿。
“沈弯”见他喊了三次之后,就再没开口,忍不住问道:“大哥你不打算把这古瓷拍下来吗?”这要是能拍下来,那该多有面子。
“这是国宝,既然是国宝那就不是我们寻常人能碰的。之所以加价,是我觉得它值这个价。”冯卓道。他没解释的是,冯家虽然有这个闲钱,但这太高调了。过于高调并不是什么好事,没必要为了一件玩物,而让冯家被注意上。
“好吧。”“沈弯”不知道背后那些弯弯绕绕,现在她只觉得很遗憾。如果冯家能拍下来的话,她就能让大哥送给她了。
古瓷价格上了四亿之后,跟拍的豪客数量锐减,喊价的只有寥寥几声,但是每一次加价却都不低。
“六号贵宾间喊价五个亿。”有人唱道。
六号是杨少济母亲杨丽华所在的贵宾间,她开了口,冯卓就知道这场拍卖即将迎来最后的角逐。
就在冯卓猜想会到谁手里时,就听对面蔺直加价道:“六个亿。”
这一口直接跳了一位数,财大气粗到整个拍卖场都安静了一瞬,“沈弯”也不禁看向了对面的男人。
“6.1亿。”外面有人加价道。
等了会儿,见没人跟,蔺直又一口抬了五千万,“6.6亿。”
他这么轻描淡写的加价,外面加价的人犹豫了。
拍东西,说白了也是一笔交易。有些东西,放个几年,价格会再增值;但有些却不一定。这柴窑瓷的噱头是唯一一件,可现在到了这个价,很多人已经不太能确定这价格再将来是否还能再看涨。
要知道最贵的汝窑瓷现在也不过是2.94亿港币的成交价,柴窑瓷现在已经翻倍,再加价,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溢出。到时候任由它再名贵,砸在手里终究是亏。
似乎是挣扎了一番,外面那个声音加到了6.9亿,似乎在等这边的反应。
蔺直这回没立即加,反而是从容不迫地喝了口香槟,在一楼拍卖大师举锤时,再加了八百万。此时拍卖价格新增到6.98亿,只要再加一次价,价格就会破7。
这个数字一出,冯卓看着蔺直的眼神泛起一丝异彩。
蔺直这一招,直接把其他人给逼到了墙角。6.98是个很微妙的数字,虽然接近于7,却又不是7。眼下古瓷的价格到了这种高度,已经就成了一场赌博。每迈过一个数字关卡,风险就会成倍增加。这个数字在心理上就会让人犹豫。
是往前,还在退却?
往前风险不可捉摸,甚至还有极有可能被人摆一道——对方故意哄抬价格,圈住他的钱;退却又很不甘心,距离得到就只差最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