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第2/4页)

顾浮找不到自己正在练的那份新谱子,也就没去弹箜篌,而是找了个视野不错的位置,拿着傅砚的千里目往下看。

千里目是军造司的产物,外形是个平平无奇的圆筒,但用它能看到很远的地方,是斥候必备的用具之一,所以曾经当过斥候的顾浮对千里目并不陌生。

可她还是出于好奇,把国师的千里目拿了来,因为国师的千里目和她用过的不同。

她用过的千里目,外面不过是一层铜皮,国师用的千里目可就厉害了,是鎏金的,中间裹着一层鹿皮,还镶了好几圈宝石,一看就很与众不同。

不过效用上没什么差别,她看一会儿就觉得没意思,把千里目放下,安安静静趴在栏杆上发呆。

不用听顾浮弹箜篌,傅砚原本还挺高兴,可没过多久,他又开始感觉缺了点什么,让他有些不太习惯。

这样的“不习惯”使他无法集中注意力,时不时就会抬起头,看顾浮一眼

顾浮发现了傅砚的异常,倚在围栏上问他:“总看我做什么?”

傅砚放下手中的笔:“你怎么不弹箜篌了?”

顾浮直起身:“你想听?”

傅砚犹豫片刻,最终还是点头:“嗯。”

顾浮当即起身,走到摆放箜篌的地方,抱着箜篌弹奏了一首自己最熟练的曲子。

箜篌声叮叮当当,也不知道是他听习惯了,还是经过昨晚那首新曲子的摧残,在对比中产生了美,傅砚突然觉得,顾浮弹的箜篌好像也……没那么难听。

傅砚伴着箜篌声,低头做起自己的事情。

桌上的奏报有小山那么高,由他先行审批决策,再送去御前。

傅砚翻开一份红色的奏报,上面写着顾家后日要招待东桥吴家的事情。

顾浮是傅砚的良药,顾浮的婚事,对傅砚来说自然也是头等大事,所以他擅自做主,将有关顾浮婚事的密报提升至重要等级,并每次都会扣下,不往皇帝那送。

看完这份有关顾浮的奏报,他裁了张纸条,并在纸条上写下一行字。

等顾浮离开后,傅砚让小道童把这张纸条送去给安插在东桥吴家的探子。

东桥吴家虽不是什么显赫人家,但吴怀瑾是禁军副统领,仅凭这一条,秘阁就不会放松对吴家的监控。

纸条在第二天早上传到吴夫人的心腹嬷嬷手里,那老嬷嬷背着人看完就把纸条给烧了,回到主院伺候吴夫人梳妆用饭。

饭后,吴夫人挑选明日去顾家要穿的衣服,老嬷嬷一脸欲言又止,成功引起了吴夫人的注意。

“可是嫣儿又闹了?”吴家向来子嗣单薄,吴老爷没有兄弟姐妹,吴夫人也就只生了吴怀瑾这么一个儿子,十几年前家中的妾室倒是又生了一个女儿,闺名吴嫣,可不知是先天有缺还是怎么的,吴嫣性子特别奇怪,三不五时就要惹出点事来。

老嬷嬷屏退了屋里其他下人,弯腰在吴夫人耳边低声道:“不是嫣姐儿,是顾家。”

吴夫人眉心一跳:“顾家?顾家怎么了?”

老嬷嬷:“夫人可还记得,顾二姑娘曾陪顾家老夫人在坐忘山礼佛五年。”

吴夫人当然记得,若非如此,她也不会选中顾家二姑娘。

因为吴家一脉单传的情况实在是太邪门了,吴嫣的异样更是叫她怕得不行,让她觉得有什么脏东西缠着吴家,让吴家没办法人丁兴旺。

所以她选了在寺庙待过五年的顾浮,想着经过佛法洗礼的顾二姑娘定能镇住家里的邪祟。

可老嬷嬷却告诉吴夫人:“老奴听说,顾二姑娘之所以会去坐忘山,是因为有高僧批言,说她命格不好需在佛门之地清修,方可改命。”

吴夫人一脸惊异:“当真?”

老嬷嬷:“夫人你想,若不是迫不得已,谁会让自家姑娘去庙里礼佛,活活耽误五年,弄到现在连议亲都难的地步。”

吴夫人:“万一是家里长辈不喜欢她,故意的……”

老嬷嬷加重了语气:“夫人,那顾老夫人可是亲自陪着顾二姑娘整整五年不曾回家,这哪里会是故意磨蹉她,分明就是长辈心疼极了,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啊。”

吴夫人腾地一下站起身,在屋里来回踱步,走了好几圈才停下:“可既然已经改了命,应当是无碍的吧。”

老嬷嬷叹气:“寻常人家娶她定然无碍,可我们家……”

吴夫人顺着老嬷嬷的话往下想,越想越不安,最终一拍桌子:“不行,这门婚事不能成,明日先去顾家,回来我再和老爷说,让他推了这门亲事。”

吴夫人满心焦虑,乃至于第二天出门时没发现自己后头凭空多出一辆马车,直到抵达顾家,才惊觉吴嫣居然乘着那辆多出来的马车,偷偷跟来了。

精神状态崩到极致的吴夫人险些骂出声:“你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