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第4/5页)

一开始的时候,这生意不容易,没口碑,只能接点小活,后来这边想要建房子的人太多了,人手不够用,从小活就接到了大活。

这一有了机会剩下来的机会就更多了。

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往家里寄工资、寄信、寄东西,家里的人渐渐的也没有那么反对、没有那么担心了。

人多势众这话不是假的,光是他们红星大队就有十多个小伙子,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就更让人放心了。

后来他表兄弟也来了,他妈那边也对他放心了。

俞满生想起了自己的娘家舅舅,他有七个舅舅!

而且不比他们这里有一个造纸厂还有一个砖窑,那边能够种植粮食的地方少,大家只能靠山吃山,很多时候都是用山里的山货来代替主粮,日子过得艰难。

舅舅,表兄弟也多,还都长得人高马大的,打猎是一把好手,干起活来一点也不赖,这么多个壮劳力抱团,这还能被人欺负?

俞满生在特区干得如火如荼。

过年的时候大家一起回去,附近的人都轰动了。

为了扬眉吐气,又因为挣到钱了,大家都花了不少钱置办东西。

他买了一台电视机回去。

其他人,有的买收音机,有的买手表,钱攒的不够多的,就买新衣服新鞋子。

为着这个阵仗,这个年过的都不安生,因为很多人找上门来,打听外面的情况,也有很多不甘心在这里一直待着,想跟着自己出去干。

俞满生回忆起来,自己多高兴啊。

只要人品好的,自己来者不拒。

要是人手多了,就更快做好,更快结算,就能去接更多的单,能赚更多的钱。

三个兄弟,大哥会烧砖,二哥考上了大专,没道理就自己一个窝囊。

他不高兴?

高兴。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俞满生只觉得后悔。

他这个年过的,根本没多少时间和爷爷奶奶他们相处,都在跟别人说话,说着他的风光。

俞满生想着想着,就在车上泪流满面,随即嚎啕大哭。

旁边的人听到他哭,叫着爷爷,也想到了什么,纷纷叹息。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

只能节哀。

俞常有没了是张菊花发现的,她发现的也晚。

老人上了年纪睡的比较少,张茶花通常很早起来,这一天她跟往常一样,醒了,就起来去厨房烧火,然后儿媳妇也起来了,一起做好了早饭,要吃早饭的时候,还没看到老头子出来,难得睡的晚了,她就叫人,但怎么叫都没反应。

她当时就觉得心里一咯噔,进房间去看,他的身体已经冷了,没了生息。

他在睡梦中没了。

老头子这一辈子前半辈子都在吃苦,后面二儿子出息了,这日就好过了,等到孙子辈的纷纷成材,还过上了享福的好日子,但是他怎么就不继续享福下去?

这好日子怎么就不多过几年?

俞常有这年纪没了,能说的上喜丧了,七十多岁,而且四世同堂,子孙还都出息,有工人、有干部、有老师,要说起来,他们红星大队哪个不竖起大拇指,羡慕他现如今的好生活。

他没了的消息一传出去,就有那些支得起事的人来帮忙了。

该通知的通知,该准备的准备。

现在比起之前已经讲究一些排场的问题了,俞家的日子过得也好,要是不把牌面支起来,还难免会有闲话,觉得子孙不孝顺,所以对场面很用心,一样样的,都是按照老规矩办,还把张茶花养的一头半大的肥猪给宰了,本来这头猪是预备农忙的时候杀的。

现在就用在了丧事上面。

现在这时候天气还冷,能放几天,俞向晏俞向安他们也没耽误,所以回来的时候,还没出殡。

从火车上下来,不管是大人小孩,都憔悴的很。

双胞胎他们这个年纪,也懵懂的知道不少事。

现在这是他们经历的,第一场来自亲人的死亡。

死亡,就是以后再也不能见到他,听到他说话。

除了俞向安和俞向晏,俞满屋也从上海赶回来了。

独身一人。

这几年了,他和阮晨曦也没掰扯清楚。

不过就从她没跟着回来这点,他们两个,估摸着也没走到那一步。

俞青山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内敛的人,很少有情绪的剧烈波动,但是在俞常有的丧事上,他没办法再保持以往的形象,和俞青保嚎啕大哭。

加上他的子孙、他的弟妹亲戚后辈,乌泱泱一片,全是哭声。

俞常有他这一辈活下来四个兄弟,两个妹妹,俞常有是大哥。

二弟俞常存,他的大儿子就是大队长俞顺稳。

三弟少年失踪。

四弟壮年夭折,留下一个儿子,也在红星大队,平平稳稳的过日子。

两个妹妹,大妹妹嫁去隔壁生产大队,不过命不好,还没娶媳妇进门,就生了一场病没了,小妹当初日子过不下去,还不满十岁就给了人做童养媳,后来那户人家搬走,就断了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