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第2/4页)

所以俞向安就没藏私。

要是出现了万一,损失也不大,这只是她试验出来的众多配方中的一个,那些好的她也不舍得这么拿出来。

她先把他们教得差不多了之后才开始着手,去改装了一辆推车,下面放上煤炉,上面放锅子,这个推车就花了一百,再买上一个煤炉和锅子,加上材料,二百块就差不多了。

钟建强夫妻两个刚开始卖的时候有些无措,生意不太好,后面俞向安给他们支了个招,让他们喊免费品尝,用那些不值钱的素菜吸引客人,打开了局面,之后就好了,客人这一尝之下,这么一串青菜才一分钱,谁出不起?

这一试就停不下来了。

在当季的时候,一分钱到乡下可以买一斤的青菜,但是到了锅里就一串,两根。

素菜吃的不过瘾还有肉类,这就贵一点,有两分钱一串,也有五分钱一串,最贵的就要数鸡腿了,一只鸡腿两毛钱。

要是想要填饱肚子的话,两分钱就可以泡一小份的薯粉,这薯粉泡久了以后吸足了汤汁,味道没的说,再加一分钱点一个青菜就是一碗汤粉了。

第一个月的时候净利润三十四块八,第二个月净利润四十六块三,第三个月的时候进入了佳境,净利润一百二十三!

这简直是暴利!

三个月就回本了。

可能第四个月收入会更好,只要他们去人多的地方,提前准备好材料!

这个收入让他们夫妻两个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这方面,他们两口子看到了买房的希望。

他们现在还是十口人一起挤在这二十多平的房子里,还要受嫂子的白眼,他们要是能挣钱了,他们就能买房子搬出去,不用过现在这样的日子了。

他们夫妻两个合理安排时间,他们的两个孩子也上了小学,可以帮忙干活,他们放学以后帮着洗菜串签子是没问题的。

到了第五个月,他们重新置办了一个推车,夫妻两个分头合作,收入翻倍。

有了这个,她以后要是别人问起她为什么有这么多钱来,她就有理由了。

*

俞向晏偶尔会带着一家子过来他们这里,带上菜,一起来说说话,叙叙旧,也让几个孩子能一起玩耍联络感情。

身在异乡,他们是彼此唯一的亲人,自然是要多走动的,以前他们还是学生的时候,只有补贴,不宽裕,俞向晏不敢多来,来了就是占妹妹便宜,现在他们有收入了,就自带食材过来,这样子走动才更频繁了。

他现在在外贸部干的还不错,福利待遇都可以。

他话里也带出来了满足:“怪不得这么多人想着考上大学呢,我要是在造纸厂里,哪能看到现在的风景,以前在红星大队,一个月那二十来块那都是难得的到日子了,现在我是两三倍,以后还能再涨,前途也好,这要是换成以前,都不敢想,我在这里待下去,以后就是首都人了,天子脚下。”

温如真在旁边就笑。

她现在的日子也很清闲。

她读研了,以后不出意外的话会留校当老师,这份工作清闲又体面,福利待遇也不会很差。

她喜欢这样安宁的生活。

俞希伊年纪最大,对老家也是最惦记的,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听爸妈和姑姑姑父说话,听到他们这样说,应了一句:“这里的生活是比在老家的日子好多了,如果太爷爷太奶奶也在这里就好了,我带他们去看天安门。”

俞向晏看了她一眼,嘴角含笑,这是孩子惦记呢。

这说明孩子有孝心,是好事。

“你当爸爸没说啊,他们年纪大了,这路途遥远,万一有点什么怎么办,你爷爷都不愿意来,更别说你太爷爷他们了。”

他们都重视死后落叶归根,他们想来,但是要是路上出了点什么,不就是客死他乡?

这是很犯忌讳的事。

所以他们只愿意听他们说这里的事,自己却是不来的。

俞希婉年纪最小,比双胞胎小一岁,小孩子忘性快,现在也还记得太爷爷太奶奶。

在他们姐弟三人来首度之前,主要就是俞常有和张茶花带他们的,感情很深。

双胞胎就不是了,如果不是家里有照片,都要忘记他们长什么样子了。

俞希伊就跟他们说起在老家的事,“我很喜欢去小溪那边,水不深,大人放心,我们在那里可以捉小鱼小虾,要是捉到一条大点的,就地找干柴烤鱼,回家沾一点盐巴,味道可香了。”

双胞胎好奇:“怎么生活啊?”

“自己带火柴啊。”

双胞胎哦了一声,“姐,你会烤鱼吗?”

“我会,我烤的可好吃了,有的人手笨,烤焦了,好浪费,我还烤过鸟蛋……”

说起鸟蛋,俞向晏想起了什么:“现在社会上变了很多,我听到了一个事儿,别人说是真的,就我们上班街口那边那个卖茶叶蛋的,一个月收入二百多块钱,我们现在一个月加起来的收入还不到一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