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父亲们(第2/3页)
“学士,我想问问,靳辅和小于成龙到底是怎么结怨的?”康熙时候有两个于成龙,一个是已经去世的清端公于成龙,另一个就是现在的直隶总督小于成龙。
戴梓的病好了,晚秋时节开始陪胤禔读书,在头所外书房给他上课。这一日,胤禔就问到这个问题。戴梓对治河也颇有兴趣,这个问题正好挠到了他的痒处。
“阿哥有所不知,他们俩的恩怨从二十三年开始就结下了。”戴梓给胤禔说起了原委,论起来,这事还是要怪康熙。
靳辅治河原本已经有了成效,修出了中河,漕运也好了起来。但就在应当继续的时候,康熙和靳辅的观点发生了分歧:靳辅觉得应该趁热打铁,多修减水坝巩固成果。
但康熙希望靳辅能够更多的注意下游洪泽湖的问题,疏通好了,洪泽湖不发水,能够保住两岸良田。
君臣观点分歧,康熙还是尊重这位治河能臣的,但他也希望靳辅为朝廷想一想,治河多年耗费无计。如果只修减水坝,而不疏通下游,洪泽湖承担压力。两岸良田一旦淹没,百姓流离失所,又是个大问题。
胤禔听到这里,隐隐有了猜测,他想问就问:“学士,那时候正在任安徽按察使的小于成龙,是不是对皇上说了什么?”
“是。”戴梓叹道:“臣当时正在南书房,此间种种也是亲眼所见。小于成龙原本就对靳辅的办法不以为然,可是境内黄、淮、运河务都归河道总督管着。
小于成龙就上书皇上,奏请自己疏浚境内的下游河道,然后皇上允准了。”
胤禔道:“我好像记得,二十四年的时候,他们还进过京?”
戴梓道:“那年年初,他们进京述职。靳辅觉得小于的办法有后患,小于认为靳辅是吹毛求疵,那场御前讨论明相也参加了,他支持靳辅的看法。因为与会大员各有看法,甚至皇上都一直犹豫……”
“所以最后不了了之。”戴梓给胤禔讲,随手还画图,胤禔看明白了:“原本他们各安其位也行。可是随着中游疏浚完成,下游就成了两边必争之地。”
戴梓笑笑,当然还有别的,如今这件事炒的这么热,和明珠旗帜鲜明的支持靳辅不无关系。那位纳兰太傅,到底想要做什么呢?
朱彝尊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成德遇险,他还跑去渌水亭和顾贞观、吴兆骞相对垂泪,哭的老泪纵横。然后明相一系列操作就让几个人看呆了。
最后还是沈瞭当机立断:“顾先生之前不还说要去亲眼看看吗?所谓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这会避出去也是好的。成德公子若在此,也不会让几位先生牵连进这种事情里吧?”
“……我也奇怪,明相并没有叫我做什么。”朱彝尊有些苦恼,这几年他站稳了脚跟,在康熙面前比高士奇有信用多了。如今这个情况,“我要不要说些什么表态?”
“千万别。”顾贞观这会极为果断:“你不说话,只要在南书房,就是好事。”
朱彝尊如今最好保持一个中立态度,他和成德交情尽人皆知,和明珠干系不大,皇帝也知道。他保持中立,才能在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说话,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下元节前,顾贞观和自告奋勇带路的吴兆骞都要北行,除了明珠派来的随扈,沈瞭和沈宛居然也跟着去了。胤禔前往送行,惊讶的问沈氏姐弟:“北边寒冷,你们这样去,不要紧吗?”
男装的沈宛摇头:“成德公子给我们一个安身之所,如今他遇难,无论如何,我们也得去看看。”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他们走这一趟,也算尽了心。
胤禔看了自己身后的几个哈哈珠子,现在想想住在宫里真是不方便,他想要派哈哈珠子跟着去都不行。胤禔叹口气:“先生们一路顺风罢。”
“大阿哥听我一句。”顾贞观道:“阿哥如今已经成婚,就是大人了。明相的事情,阿哥不要开口,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说话。”
“先生的意思是?”
“这么多年了,太傅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也略有心得。”顾贞观低声道:“成德公子的事情……太傅恐怕是怨恨上徐乾学。这次打算一口气将徐乾学打下去,让他永远滚出朝堂,不能翻身。”
“如今徐乾学、索额图,于成龙搅合在一起。如果阿哥入朝之后也被裹进去,那就不只是朝堂之上的大臣之争……阿哥要明白。汤斌身死、耿介避祸辞官,总会有人将这些同您和太子联系在一起。”
胤禔默默点头:“我明白了,多谢先生指教。顾先生、吴先生,沈姑娘,中正,你们一路顺风。”
徐乾学那边,汤斌的丧礼刚刚结束,市井上开始流传一句歌谣“九天供赋归东海,万国金珠献澹人。”徐乾学号东海,高士奇字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