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蟠龙劫 扶剑归去共从容(二五八)【大结局】(第2/4页)

原来当日原夫人察觉宫中出事,料得无法脱身,遂让廿七去了魏州,寻手握重兵的旧侣杨世厚相助,并托他照应女儿阿原。原夫人出事太快,京中变故频生,杨世厚、廿七鞭长莫及,只得先去接应阿原。

鬼屋主人之子,正效命于杨世厚麾下,听闻阿原住在附近,便将此处秘密告知。廿七彼时也不知均王、景辞已然离去,担忧别院里人多口杂,遂先叫人送了书信,约阿原在鬼屋相见。当晚别院遇袭,阿原避往鬼屋,被冯廷谔等追杀时,廿七刚好赶到。他自年轻时便有一段心事,闻得原夫人死讯,已抱殉死之念,遂将杨世厚的书信交给她,并低声告知鬼屋暗道之事,让她带重伤的慕北湮先行离开,他会在脱身后前去魏州跟他们会合。

廿七武艺高强,趁着夜色和密林掩护,脱身应该并不困难。阿原不疑有他,遂一把火烧了鬼屋,阻住追兵脚步,带着慕北湮艰难地逃出河道,在杨世厚的接应下直接去了魏州。

他们一个是杨世厚一起出生入死的老友之子,一个是旧日情侣临终托付的爱女,杨世厚自然百般维护,借口是本家侄子侄女,将他们的身世掩藏得跟铁桶似的,即便郢王屡次派人笼络试探,都不曾露出马脚。

算来老贺王、原夫人,以及故主梁帝都是死于郢王之手,杨世厚自然对新帝恨得切齿,只是拘于君臣名分,生怕落人口舌,不曾有所动作。

但此事若有人从中穿针引线,一起对付了郢王,还不负他素日的忠义名声,他当然然愿意顺手推舟。

于是,京中的均王、景辞、谢岩等,早与魏州的杨世厚、慕北湮、阿原暗中联络,互通消息。

阿原在魏州,比西都还安全,景辞遂能放心调养身体,筹谋布局,设下计中计,谋中谋,终于一击成功。

母亲遇害之事,阿原如鲠在喉,早已记挂许久。那夜在双方搏杀间与景辞远远见了一面,她便先去处理母亲后事,一时也未及好好叙话。

此事景辞不急,萧潇却有些着急了。

伴景辞出宫时,他道:“公子,贺王与阿原那可是生死与共的交情,特别是上回贺王重伤,阿原不离不弃,拼命救他脱险,只怕贺王更不肯放手了吧?”

“不会。贺王只会放手得更快。”

慕北湮虽风流,却是性情中人。越是感觉欠了阿原,越可能放开阿原,放手让她寻觅她的幸福。

提起未来,景辞已微微地笑,“你没见阿原都不急着跟我相聚吗?”

萧潇懵了,“这还算是好事?”

“好事。”景辞轻笑,“她不仅当我是情人,还当我是亲人。我们还有很漫长的时间在一起,所以不急。”

“啧,前夜你们见面时,隔着那么多人,天还那么黑……你究竟怎么看到的?”

景辞笑而不答。

半年时光,冲淡了往日的怨憎,却将岁月沉淀下来的感情滤得越发明晰。来往信函,她几度试探,他几度交心。当彼此真挚相对,很多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问题,早已不成问题。

隔了再多人又如何?天色再昏暗又如何?

他的眼里只有她,正如她的眼里只有他。

萧潇说不出是感慨还是羡慕,忍不住叹气道:“可贺王对阿原用情深了,你答应靳小函的事怎么办?”

“靳小函?我只答应均王登基后,给她和贺王下道赐婚的圣旨。至于这婚约能不能成真,还得看靳小函的能耐……”

阿原先跟景辞有婚约,随后又跟慕北湮有婚约,最终还是愿与景辞相守,两次的婚约何尝作数?均王虽能赐婚,但慕北湮、靳小函都曾历尽谁做难,此次又立下大功,以均王的宽仁,断不会强迫他们成亲。

于是……那景辞应下的婚约,其实只是一纸空文?

萧潇忽然有点同情靳小函。

二人说话间,却见数辆香车迅捷行过,奔往贺王府的方向。看车辙滚过的痕迹,应该满载重物。

萧潇留意车中人影,忽失声道:“咦,是……是靳小函!她这是要把家当全给搬贺王府去吗?”

景辞抱肩,清亮的眼睛很是愉悦地弯了弯,“挺有能耐。”

萧潇的感觉顿时变了。

他开始同情慕北湮。

当狐狸般的景辞猎走阿原时,同样狐狸般的靳小函则盯上了慕北湮。

可怜的小贺王爷……能逃开这丫头的魔掌吗?

阿原请了高僧在府中做着法事,又让堪舆大师在城外为母亲寻了一处风水极好的阴宅。这日她亲去察看时,景辞居然找过去了。

阿原定定看他,然后轻笑,“不是说累着了要静养吗?”

景辞道:“我岳母的阴宅关系我们子孙后代的福祉,再累再困也得来呀!”

阿原绯红着脸瞪他,“谁是你岳母?”

景辞道:“我夫人的母亲就是我岳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