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第2/3页)

他们又转向被他们逼得挠头的老爷,规规矩矩拱手,“给大人添麻烦了,还望大人责罚。”

“年少无知,诸位少爷也是被人利用了,以后注意点就行了。”这事说大不大,面前几位官职都比自己高,衙门老爷哪儿敢呵斥他们啊。

“做错事就要担责,大人,请依照律法处置吧。”他们不傻,按照律法是要坐监两日的,男子汉大丈夫敢做敢当,与自己父亲道别后,问了监牢位置自己走了,留下在场的几位大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蓝色官府的大人道,“吃一堑长一智,在牢里反省两日也好。”

衙门老爷冷汗涔涔,“大人说的是,令公子有胆有谋,日后必成大器。”说话时,他偷偷瞄了眼谭盛礼,去年起,国子监就没安宁过,众人对国子监也褒贬不一,但刚刚看那几位学生鲜活自信的眉眼,他真心佩服谭盛礼,要教学问很容易,教道理很难,谭盛礼做得很好。

不做太子老师又如何,国子监这群学生就是朝廷的未来。

这件事闹得大,京里的人都在议论,谭盛礼回国子监后确实没提,不过其他学生小心许多,再听闻类似的事不会急于出头,而是多番询问打听,然后帮忙写状纸送去衙门,交衙门处理。

偏听偏信容易酿成大祸,他们似乎又学到了什么,是从书里学不来的。

只是相较于勤奋的人,国子监总有群懒人,就说楚天,他央求老师调他和谭振业同组,谭振业独来独往惯了,哪儿会和他凑堆,甩了人就去书铺躲清闲,跟踪他两天的楚天摸清楚路线,这日,在谭振业到书铺后,楚天跟着进门,日照书铺是谭家名下的,平时由谭振业和谭振兴打理,楚天来过一次,还是和熊监丞,那日他向熊监丞负荆请罪后,熊监丞带着他回城,特意来书铺买来根木棍,刚开始他不懂,直至回家后熊监丞将其赠送给父亲他才反应过来。

熊监丞是知晓父亲不忍打自己故意送木棍的?

以熊监丞的脑子根本想不到,是谭振业,绝对是谭振业。

“谭振业,你来铺子作甚?”

杨严谨和谭生隐整日四处跑,谭振业竟趁人不备躲起来偷懒,太奸诈了。

见到他,谭振业完全不意外,“来喝杯茶吧。”

楚天:“……”和谭振业打几次交道他都没占着便宜,因此心下极其戒备,“你想作甚?”

“青天白日的,我能吃了楚公子不成,同窗数月,不曾与楚公子品过茶,不知楚公子可给在下这个机会?”

谭振业越是客气,楚天越觉得不对劲,铺子里有客人,掌柜也在,楚天顿了顿,慢慢走了过去,谭振业给他倒茶,是花茶,楚天不敢相信谭振业喜欢女儿家爱喝的花茶,他端起茶杯闻了闻,很香,“南街茶香四溢的茶吧,那儿的花茶很有名,许多夫人小姐最爱去了。”

“不愧是楚公子,竟能闻味辨铺子。”

楚天:“……”这话怎么像在骂人呢。

若是谭振兴在,定会附和句‘没错,就是骂你呢,骂你是狗,鼻子灵通’,可惜谭振兴不在,自然没人将谭振业话里的意思嚼碎了说给楚天听。

“谭公子与在下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好像谭振业进国子监起就处处与自己作对,嫉妒自己也不该啊。

谭振业勾唇,“可能是吧,在下偶然听说了点事,想请楚公子解惑。”

“什么事。”

“楚家现在的宅子是怎么来的?”

楚天端着茶杯的手颤了颤,茶杯差点滑落,好在他反应敏捷端稳了,“什么宅子?”

“那座宅子是谭家祖上的,在下好奇随意问问。”

“哦。”楚天抿了口茶,明明闻着香,喝起来却没什么味道,他放下茶杯,说道,“楚家的宅子是从旁人手里买来的,谭公子怎么想起问这个了?”

“随口问问,我长在乡野,自幼就听父亲念叨祖上荣华,祖宗死后,受小人蛊惑变卖了家产搬离京城,过去太多年了,父亲也是听祖父说的,当年具体发生了什么没人知道,进京后有人说杨家趁火打劫靠着祖宗留下的书籍弃武从文成为人人景仰的户部尚书,我就问杨严谨是不是杨家从中作梗害了我谭家,杨严谨发誓说没有。”

谭振业心思敏锐,哪怕父亲说得不对,但他坚信谭家是被人害了,否则不至于落魄到那种程度。

此刻看楚天目光闪烁,更是笃定里边有事,谭振兴说楚学士名声不如谭盛礼,但也是谦逊温和的人,他却不以为然,谭家人进京起就有人到处散播杨谭两家的事儿,肯定背后有人搞鬼,杨明诀也察觉到了吧。

“那也不该来问我啊。”楚天别过脸,打量书铺的布局,铺子装潢得甚是简朴,莫名的让人想起谭祭酒,衣着朴实,却让人心存敬畏,父亲说谭家那位祖宗也是那样的人,不过比谭盛礼高贵许多,想想也是,谭家祖宗生在清贵之家,境遇不同,为人处事自然不同,谭祭酒虽是帝师后人,却出身乡野,多了丝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