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2/3页)

男子不问内宅事,稍微注重名声的人家都不会让男子处理内宅事宜,但谭家不同,谭盛礼妻子去世多年,儿媳汪氏出身乡野理不清事儿,大小事都得谭盛礼拿主意,他这么问,是想确认而已,以免自己拉下脸开口,结果谭盛礼找借口搪塞他。

谭盛礼隐约猜到陆甘通想说什么,诚实道,“几个孩子手足情深,长幼有序,亲事依着年龄排,会试后就该给振学说亲了。”言外之意还轮不到谭佩珠,佩珠年纪还小,谭盛礼想多留她两年,她年幼失母,过得不好,大些了又帮着做家务活,她的亲事,谭盛礼自是要慎之又慎的。

他的话诚恳直白,陆甘通脸色煞白,心知谭盛礼猜到他意思了,没错,他想为儿子求娶谭佩珠,他见过谭佩珠,眉清目秀的女孩,天天和侄女待着,安静得很,同行几百里路,他几乎没听到过谭佩珠的声音,想来是个懂分寸知进退的人,儿子娶她。

岂料人家瞧不上自己,他拂袖走人,谭盛礼起身送他,到门口时,见陆甘通转身,眼神充满怨怼,“陆某以为谭老爷仁爱宽厚,却不想待人市侩至极。”

谭盛礼一头雾水,却也不作解释,目送他下楼,去隔壁看谭振学他们。

两人睡着了,衣领半敞,露出磨破皮而红肿的肩,两人能忍,到现在半个字不吭,他打开墙角抽屉,拿出备好的膏药,轻轻替其涂上,真是累着了,他给两人涂完药都不见醒,正准备收起瓷瓶,谭振兴回来了,闻到熟悉的药味,他眉头紧皱,看谭盛礼拿着瓷瓶,忙上前,可怜兮兮道,“父亲,我后背好像也伤着了。”

“趴着罢。”

房里有矮塌,谭振兴趴上去,和谭盛礼说起后院的事儿来,孙氏不知起了什么坏心,竟主动找谭佩珠她们说话聊天,他去时孙氏就在屋里坐着,黄鼠狼给鸡拜年肯定没安什么好心。

“父亲,你说孙姨娘是不是包藏祸心啊。”他提醒谭佩珠小心点,谭佩珠让他用功读书别担心她,他不担心谭佩珠,谭佩珠的能耐他是知晓的,他担心汪氏,汪氏这人唯唯诺诺没有主见,被孙氏带歪了怎么办,谭佩珠总不能时时刻刻盯着她罢。

“父亲,我们还是趁早找个宅子出去住吧。”周遭环境不好,汪氏妇道人家很容易出事的,而且看面相孙氏就不是省油的灯,假如哪天说服汪氏暗地给自己纳妾怎么办?不是陷自己于不仁不义吗?

谭盛礼轻轻揉着他发红的肩和后背,“过段时间罢。”

“好。”

话完,随之响起的又是振聋发聩的鼾声,谭盛礼手抖差点将瓷瓶扔了出去,稳住双手,他无奈地叹了口气,收好瓷瓶,关上门,然后去了后院,告诉谭佩珠和汪氏陆甘通找他的事,因陆甘通没有把话说明,他不好捅破那层纸,长嫂如母,汪氏留个心眼对谭佩珠有好处。

汪氏认真听着,待谭盛礼走后,她面露愧色,“小妹,我是不是给你添麻烦了啊。”

孙氏是她迎进门的,她看得出谭佩珠不喜欢孙氏,她想着老熟人了,能重新交好是好事,谁知差点惹了麻烦。

“没有,大嫂别多想,和人相处弯弯绕绕多,大嫂别怕事……”谭佩珠安慰汪氏,问给她的书看得如何了,汪氏花容失色,“还剩下几页。”

谭佩珠给她看的是汉书,里边有几位皇后贵妃的事迹,看得她冷汗涔涔,从来不知后宅争斗如此凶猛,她脸色惨白的看着谭佩珠,“小妹,以后咱们家也会如此吗?”

“不会,家和万事兴,咱们是家人,要互相依赖互相扶持,但旁人就不同了。”谭佩珠握住汪氏的手,柔声道,“人心难测,后宅关系错综复杂,大嫂要多长个心眼,切忌与外人交心。”

汪氏猛点头,“好,以后我听小妹的。”

“不用,大嫂只要记住你是谭家长媳,举人妾室身份低,用不着和她们周旋,对方若是正妻夫人,礼貌上不让人挑出错就好。”

“嗯。”

这边谭佩珠教汪氏怎么和后院的人打交道,那边睡醒后的谭振兴他们已经写功课了,不知是不是巧合,谭盛礼布置的算学题和扛麻袋有关,东家有船粮食靠岸,请高矮两人扛麻袋,高个子力气小但步子大,矮个子力气大步子小,高个子扛五十斤的麻袋和矮个子扛三十斤的麻袋同时从码头到卸货的马车旁,但是,扛完所有麻袋后,矮个子的工钱比高个子的工钱多九十文,问高矮个子各扛了多少麻袋……

不止算学,还有策论,题目很简单:乞丐行乞分人乎?

这题容易,毕竟身边就有乞丐,等乞儿下学回来,谭振兴就问他乞讨时分人不,乞儿不明其意,回忆半晌,思考道,“分人的。”比如地痞无赖,他见着就跑,不敢上前乞讨,但如果是牵着孩童的老妪妇人他则积极很多,以前他说不出原因,以为她们面善,读了书之后他就懂了,女子心软,弱小面前更易产生怜悯,尤其是生产不久的妇人,爱屋及乌,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不自主的会露出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