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2/4页)

摩肩接踵的,乞儿不习惯,仰头问谭盛礼,“谭老爷会去吗?”

据说城里的读书人倾巢而动。

“不去。”

考卷上详细记载了住址,真要上榜,会有官差上门报喜,在家里等着就行,乞儿又问,“谭老爷紧张吗?”

“不紧张。”

乞儿笑,“谭老爷定能高中的。”

谭盛礼没有回答,送乞儿进了私塾,他沿街逛了逛,近日城中药材涨价,肉价跟着涨了不少,粮食蔬菜瓜果倒是没有涨,然后,他去了布庄,里边有卖成衣的,谭盛礼问了价格后,买了套,月白色的翻领长衫,胸前绣着朵牡丹花。

最后,他又去了书铺,相较乡试前,书铺的生意明显差了许多,里边只有零星的几个人,但规矩没变,仍然是给钱才能翻书。

他看了看有书籍名的书,至于那些五颜六色封皮的书,他一眼都没看。

出门时,谭盛礼碰到了熟人。李逵,他隔壁号房的考生。

病好的缘故,李逵气色红润了些,穿着件胸前绣牡丹花的长衫,身量纤瘦,瞧着略微单薄。

看到他,李逵也愣住了,倒不是遇到熟人,而是谭盛礼此人非同凡响,要知道,谭盛礼在巴西郡的读书人眼里极有名望,谈到他,无不言尽赞美之词,连其他县的书生也对他极为推崇,走前再三叮嘱几位好友抽空去拜访这位才学盛名的谭老爷。

读书人的圈子小,有什么事人尽皆知。

今时再碰到,李逵态度恭敬许多,“谭老爷。”

他是来交书的,治病把身上的钱花完了,得亏有人引荐掌柜,在书铺谋了份抄书的差事,谭盛礼还礼,就看李逵快速走向柜台,和掌柜的交谈两句后拿了钱走出来,高兴道,“谭老爷,想不到有缘在这碰到,能否请谭老爷去茶馆坐坐。”

巴西郡的书生说这位谭老爷极为低调,甚少外出,他们想请其指点文章多是由几位公子转交,太过神秘,以致于好多人想上门拜访,瞧瞧这位谭老爷到底有什么值得人敬重的地方,然又怕动静太大引得几位举人老爷不满,毕竟,几位举人老爷学识渊博,城里的读书人皆以入其门为荣,平日诗会亦对其奉承有加,贸贸然转向他人,传到举人老爷耳朵里终究不太好。

于是,众人商量等乡试后再说,谭盛礼如果能考上举人,说明有几分真才实学,上门贺喜再结交也不迟,若连举人都不是,提早巴结不是让人贻笑大方吗?

出门左走几步就有茶铺,谭盛礼邀请李逵坐下。

街边茶铺没有遮风避雨的地方,多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他们坐这难免有些格格不入,虽有芥蒂,李逵却不好表露出来,落座后,朝茶铺老板招手,“把你们最好的茶拿来。”

茶铺老板来得快,斟茶后就退到边上,闹哄哄的不断有人来,李逵皱着的眉头没有舒展过,好在他有话和谭盛礼说,很快就被分散了注意。

“这次乡试谭老爷可有把握?”他住的客栈,天不亮那些人就结伴去衙门等着了,绵州共六郡,每郡有四府,每府有四县,今年报考乡试的近千人,最后取一百二十人,有些偏僻的县几十年都出不了个举人,甚是残酷。

“不知。”谭盛礼回答。

李逵略有些遗憾,近日在城里也算结交了不少读书人,其中有几人拍着胸脯说没问题,其实试题答得好不好,心里是有感觉的,谭盛礼说不知,那就是心里没底了,李逵安慰他,“不怕,大不了三年后再来,我这次身体不适,后边两场考都没考呢。”

想到自己发烧耽误考试,李逵颇为遗憾,谭盛礼不想聊成绩,岔开话题问他何时回家。

“过段时间吧,治病把钱花完了,得亏有人牵线在书铺谋了份差事,想再抄几本书,好好答谢答谢人家。”

谭盛礼沉默。

李逵望着谭盛礼,总觉得他哪儿不同了,上回在医馆,谭盛礼好像不是这样的,他没有深想,又问,“谭老爷认识刘子俊吗?”刘子俊也是地方县来的,但他人缘好,与好些人都有往来,就是刘子俊人前称赞谭盛礼乃读书人典范,耳提面命的告诫好友务必上门拜访谭盛礼,称赞他通晓古今,仁厚博爱,听他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刘子俊走后,这话在圈子里都传开了。

人人都纳闷刘子俊为何这般敬重谭盛礼,李逵也纳闷,他看谭盛礼容貌温和,衣着普通,和寻常普通人无甚区别,比城里读书人就差远了,读书人以诗会友,以才学扬名,而谭盛礼没有参加过任何诗会,亦不曾有什么有名的文章和诗册,刘子俊莫不是着了什么道?

“谭老爷不认识吗?”

谭盛礼想了想,“见过三次。”

李逵算算,自己也算见过谭盛礼三回,他眼里的谭盛礼或许有几分气质,不至于像刘子俊说的夸张。想到谭家几位公子,不禁问他们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