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查案(上)(第3/4页)
包拯:“你说的都属实?是哪家赌场?在什么地方?”
凶犯顷刻间全都招供了。
“包大人您别拿狗头铡铡我行么?”
包拯:??这又是哪本包公案?
带着讯息和另外两人汇总时,看到他们已经给出三百贯钱(三十万)的赏格,只要有人指出幕后主使者,帮凶也可以减罪,喽啰完全赦免。倘若顽抗到底,错失良机,将来唯死而已。
将作大匠带来了四十名工匠,扶苏:“他们可以分辨出谁家的火药配比和这门炮使用的完全一样,还有铜的成色。” 嗯?你们几个?
皇帝们为了看到最新的新闻,不惜亲自跑来帮忙。
沈括揉着太阳穴,提供了一大堆神奇小妙招。别人发现的事情,或许只是谈笑一阵子就忘掉了,他喜欢记下来。
于谦派了女婿朱骥前来帮忙,另一位锦衣卫都指挥使、嘉靖皇帝的发小陆炳也自告奋勇前来帮忙,他主要是为了观察地府的调动能力。
可以这么说,除了袁彬之外,明朝好的锦衣卫都指挥使都跑来了。
对,就这仨好的。
……
宋朝的皇帝们还在开会,三张纸条放在桌子上。
互相询问了一番,这些年谁也没盯着曹光,谁都不知道她在做什么,现在看来,似乎和武曌关系匪浅,奇怪,原先她好像和吕雉有私交。
赵匡胤本想在离开之前,尽力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提高地位,弟弟的子孙及家眷终有隔阂,或是不用人帮忙,唯独吴瑜,真是忠贞不二,赵昚也好。抓紧机会锻炼他们,要子孙们自行分析。分析的结果不算太差。
此事虽然以身涉险,冲锋在前,不如此又怎能得到利益呢?
“李氏,能把武周和李氏混为一谈,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能这么做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杨坚。这一点你们说得对。这‘息事宁人’的人,很可能是翰林院内部的人,唯恐事情闹大了,翰林院被裁撤。或是被整改。”赵匡胤拿着纸条端详了一会:“叫你调查李妙儿。可惜啊,可惜赵佶不在这里。”
赵恒:“您?”是因为他善于应付女人?那时候他是女人,手段多拙劣都会有用。
刘娥:“您的意思是,这张纸条的字体有玄机?”
吴瑜:“妾听闻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赵祯的手指在桌子上比划了一会:“拘泥形态,底气不足。晚唐时期的字,见过名家法帖。”
这目标区域就再次缩小了,这学的也是王体,当时能见到王体法帖的人,除了皇帝就是太子、诸王子,还有深受宠幸的大臣,范围可以围绕皇宫画一个圈,圈外人只能见到摹本。王羲之自己的子孙都见不到,都被唐太宗和武则天强行‘借’走了。俩人现在还经常跑去‘借’阅。
吴瑜问:“对这个李妙儿,我查不查?”
赵煦淡淡道:“我们势力不够,各地又都戒严,你怎么查?我听人说,她生的美貌骄纵,性情轻浮,除了喜好观看美男子之外,就喜欢听书。书馆中人多嘴杂,最适合传递消息。太*祖,依我之见,有两个办法。第一,把这件事往上一报,要查才能查出来。第二,把这件事告诉武曌,不论是李妙儿是真涉事,还是他人诬陷浑水摸鱼,能监视李妙儿的,必然是她的敌人。”
则天皇后当然有很多对她念念不忘的敌人,不只是现在的利益之争,还有李唐皇室的旧恨,以及一些耿耿于怀的李唐忠臣,或许还会有和她有矛盾的唐朝皇帝——都是她的子孙后代也不耽误矛盾。把她拉下去,翰林院大学士的位置空出来,唐太宗自然还会推荐自己人,他们也的确有这个本事。
赵恒叹了口气,心说:还是修道好啊。
……
武曌顾不得等京兆府递交的审问结果,匆匆回到翰林院。魂魄飘散的两个鬼已经被抖搂着衣服喊魂,喊的逐渐恢复,伤口愈合的很慢,但不至于魂飞魄散。
李治和儿女们都到了这里,太平公主都来了。
武曌先指挥了一番:“你,去恭候京兆府审问结果。你们三个先不要写小说了,去街市上听人们如何议论这件事。你们也放下文章,稍后在写,先编几首童谣谶语出来。”
“九郎,稍等我一会。”她坐在桌前,满满一池子墨已经准备好了,沾了沾笔尖。提笔便是飞白体,写在绢上。记忆力今日骂理学门人的话还清清楚楚,一句都没忘,稍加润色,删掉了一些不必要的句子,就成了一篇檄文。
李治背着手在她身后看着:“你这是要将他们赶尽杀绝?”这一篇檄文出去,理学门人四个字就废了。
武曌抬起头,妩媚的一笑:“九郎不愿意?”
李治俯身,在她耳边低语了两句。
武曌提笔填上:此等儒生若吴用,恨地府万载长存,使他们成不的开国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