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第2/4页)
李世民叹息道:“原来如此,我实在是没想到。”没有身临其境,就是想不出来。
李昭道:“我也没想到。柴绍在太学授课嘛,他有一个学生,生性喜欢游览天下,可惜生逢乱世,第一次出门爬山就被人杀了。死后苦心钻研,想去游览五岳,才想出这么一条妙计。几百年间反复调职差派,不仅是五岳名山,就连三十六洞天福地都走遍了。”
父子二人一起露出向往的表情,谁不喜欢爬山、划船、打猎呢,尤其是打猎,李世民和李治都非常热爱打猎。
李适继位之后,除了凄凄惨惨的册封母亲之外,还下了很多诏书,禁止国内外岁贡鹰鹞。山南枇杷、江南柑橘等外地水果每年只需进贡一次供奉给祖宗,其他的不必。又取消了南方的奴仆、酒、麝香等进贡项目,禁止进贡珍禽异兽。甚至还将文单国(今老挝)所献的舞象从圈养的动物表演改为放到皇家自然保护区。
这份新气象非常好,欣欣向荣。
李世民快乐的说:“希望他能坚持下去。”虽然在历史上最起码有一半的皇帝在刚即位时搞过这么一通模式,但能坚持到最后的寥寥无几,即位之初的计划就和人的新年计划一样,通常被放弃的飞快。不过另一半没有装模作样的皇帝更混蛋。他觉得自己的运气不会太差,子孙也很优秀。
李治赞许的点头:“这孩子像我!” 我就是个节俭朴素的好孩子吖~
李渊又何尝不喜欢爬山呢?他时常去都城爬山,到了山顶远眺,那白雾笼罩的就是阎君和家眷沐浴的天池,天柱峰(笋峰)上挂着的太阳明亮却不刺眼,往下看百丈处,桃花常年盛开的就是传说中的蟠桃,据说是天帝提前预支给阎君的、三千年后的嘉奖,看城中熙熙攘攘,祥瑞和睦。他今日正慈爱的给儿孙们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并柔和的问:“李隆基,你有何感想?”
李隆基还沉浸在用了大概十年时间,终于完成了帝镇水渠的建设,看着第一天是浑浊着泥沙的水,第二天变得澄清见底,似乎和小溪一样,还挺有成就感。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以后再想洗脚、浇灌庄稼,只要去门口就行。他压根就没想,反正一切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答案:“哎,是我的错,我对待朝政也该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永不言弃。”
李渊摇摇头:“不,我的意思是你那五亩地闲着也是闲着,不必种地。不如拿来移做她用,可以增加美感,我们之间多一份风景。”
李隆基有种不好的感觉,李豫和李倓对视一眼,心有灵犀的瞪大眼睛,心说不会吧。
刘彻拍案叫好:“这个好!让他修一座山。愚公能移山,李公也可以堆山!”谁的花园里没有假山呢?五亩地都拿来做假山,或许不算大,但现在不需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可以堆的很高,在山上在种上一些兰草与竹林,那真是妙不可言啊!
李隆基只觉得眼前一黑,他虽然喜欢爬山,也喜欢山,但不是这种喜欢。把修水渠挖出来的一部分的泥土都运到自己家里去,那是为了以后盖房子打地基用,挖一次也是挖,要不然土没地方处理,自己盖房子打地基垒台子还得重新挖土。他可不希望自己居无定所,无论如何,作为一个皇帝必须有自己的宅地。则天皇后也是因为有自己的宅地,才这样的理直气壮。“若要修建假山,将来我住在山上,那岂不是一览众山小?”
比你们都高,我怀疑会有某些人以此为借口来找茬。
仔细想想,左右两边都住在山脚下,镇中的视线受到遮挡,以后如果再打起来我们可以登高远眺,高祖和高宗拿着弓箭在山上能压制方圆二百步的人,很好。如果在山上观风望月,也是清幽雅致,别有风味。住在山上更是不错,李泌就常年在山里居住,李豫说他很是神异。
众人想出了修建一座山的无数好处,现在又不用考虑爱惜民力,又不担心影响农业生产,满心想的都是人间的山色——根本没考虑李隆基能不能用铲铲把土拍成奇石。
萧观音又在家诵经礼拜,杨广也翻了翻经书,无聊的看他们再聊什么:“宫殿回廊可以依山修建,山巅修一个亭子,不要种牡丹,牡丹太艳俗,种上茉莉和白菊花,如果修的够高,会有如坠云雾的感觉。”
他那超大超华丽的宫殿就依山修建,真的是美轮美奂。等一下!我怎么觉得你们修一座山对我不利呢?虽然李隆基的宅地做了假山之后,正对面开门见山的是李旦,但我感觉……不远处有一座山,好像有点威胁感。
在意见相同时,李世民非常支持父亲的决定。他的威望又高,儿孙们都不敢当面反驳,李旦以下的人们婉转的劝了劝。工程浩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