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玄奘+萧后(第4/5页)

……

李治和李明达拉着李世民的袖子(QAQ):“阿耶不要走。”

李世民虽然久病缠身,还是得替儿子解决完所有遗留的问题。不只是因为雉奴温柔宽容,高句丽狼子野心,还有另一个原因——尉迟敬德已经六十岁了,在宴会上喝酒之后都不打架了,锐气不足(其实是提高了自身修养)。

秦叔宝、杜如晦已经归天,程咬金老的够瞧,战神李靖已经七十五岁了,走路拄拐,上马都上不去。虽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是唐朝的猛将青黄不接,自己不趁着还年轻,先解决了问题,等着儿子登基之后,没有领兵大将空有兵马也不行。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的旧臣全都垂垂老矣,当年二十多岁的李绩现在已是五十岁的老人,却还是最年轻的一个。房玄龄和高士廉垂垂老矣,岑文本眼看就要死。

大臣们苦劝:“陛下病成这样”

李世民:“闭嘴。”

太子连日哭泣。

李世民:“你不是个婴儿了,我出征,你联系独立,哭什么。”

“自从我七岁那年,母亲过世之后,阿耶一直把我带在身边,朝夕相处,从来没有分开过……”

李世民也泪流满面:“我死之前得为太子把外敌清缴。”即便是疾病缠身的皇帝带着一群老头去打仗,也的去。“时不我待。侯君集十分优秀,又年轻,本打算留给承乾使,先培养他们的感情,结果感情太好了。”

父子俩商量出一个飞表奏事制度(几百里加急)。

李治送父亲出征,一路送到了定州。

李世民:“不到我们父子相见时,我绝不换这身衣袍。”打不了多久,我又不是杨广。

大臣们又出来碎碎叨叨:皇帝出征,太子在定州等着,长安洛阳空虚这要是有杨玄感作乱怎么办?

李治:啊?听不见。

鬼差们比较喜欢这种长途跋涉的战争,可以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提前轮休。

这场战争消灭了高句丽的四万士兵,李世民一打仗就兴奋了,虽然没有去做前锋,也没迟疑,非常猛,冲到贼城下百步之内。吓得太子写信劝他。

李世民:好的。以后爹爹再也不亲临前线啦。

赢虽然赢了,却没法保存全部战果。

比较高兴的是发现了一个骁勇善战的薛仁贵,将来可以给儿子储备着!

将军的保质期比粮草长的多,囤一个年轻的,之后三四十年都能用!!

不是高句丽太强,是东北太冷。三月出发,到十月时草木不生,水土上冻。河面上大面积结冰,除了冷还是冷,一出门吹的脸疼,马也觉得冻腿,人马的粮草都有些不足。

只好从容退兵,路过之前没打下来正在围困的安市城时,城主上城头拜见天可汗。

李世民:干得漂亮,是个忠臣,比那些被我打败的人强。赐给缣百匹。

率领三千护卫飞马入关,终于见到宝贝儿子。

李治泣不成声:“阿耶,您真的没换衣服。”硬是穿了七个月,袍子都穿烂了。

……

打仗之前之后都要告祭太庙。

杨广兴致勃勃的凑过来:“怎么样?惨不惨?”

李渊笑眯眯的点头:“高句丽是很惨呀。表兄,我儿子又为你报仇了。”

杨广默默走开了,去找长孙皇后:“你在做什么?”

长孙无病拿着一叠纸张:“这都是王羲之的墨宝,我丈夫最喜欢这东西。”

……

《五经正义》编纂完成了,留而不发,和被罢官的李绩一样留给儿子。

前者是文章教化,后者是给太子一个施恩的机会。

李世民带着太子在崭新的凌烟阁中凭吊了一会故人。感觉自己身边的亲人、亲信都一一去世,而先帝的公主们居然还在依次出嫁……

被取名为兕子(犀牛)的小公主去世了,芳龄十二。

人间君王,阴间皇后,一起抑郁了。

李明达倒是凭着直觉找到了姑姑平阳昭公主和长乐公主豫章公主两个姐姐,去和阎君据理力争,要去见母亲。母亲去世时她还懵懂不记事,只是跟在父亲身边,听他讲曾经和母亲去这里游玩,说了什么,写了什么诗的故事。

虽为谋面,却久仰大名,满心仰慕。

她看起来只是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聪慧且有礼,哪一位阎君都不好说重话。

还是那些张牙舞爪的男子骂的顺口,小女孩垂着双丫发鬟,忍着泪光在这里据理力争,引经据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搞得阎君们都觉得自己在无理取闹,让人家母女分离,非常冷酷无情。

优越条件都是自己去争取的,李明达最终从每个月去问安一次,谈到了可以在帝镇外面结庐而居。

“如此不能服众。”白发阎君:“你善书,每个月抄一本经书来做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