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第2/2页)
说是不困,颠着颠着,她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苗氏正站在门口等小花苗回来吃饭,从妇人背上抱下小花苗,轻轻地晃一晃,让她睡的更稳当。
妇人小声,“我瞧着,三岁小娃娃都比咱小花苗高。”
苗氏:“村长问了国师,说咱小花苗这样非凡胎出生的仙童不能用人的年龄来计算,他们十年才是咱们的一年。”
妇人:“我的个乖乖。咱小花苗还小着嘞。”
苗氏脸上却没见喜色,“这事儿我现在都不能想,一想到咱们都死的死老的老,留小花苗孤苦伶仃的,心里就难受。”
妇人:“村长怎么说?”
苗氏:“看能不能拜个师门。”
妇人从篮子里掏出两个鸡蛋,“小花苗刚才的精神头不好,你给她蒸个鸡蛋羹。”
苗氏跟夫人关系好,也不客气,一手抱着小花苗,一手接过鸡蛋。
当年,因为她会读书识字,养娃也精细,村长做主让她来养小花苗
虽然家里要供着她两个哥哥读书,但她爹在镇里做木匠,挣的钱不算少,小花苗不缺鸡蛋吃。
小花苗毕竟是村子里所有人看着下凡的小仙童,他们对小花苗的心意,她从不拒绝。
有送吃食的,有送花布的,还有送头绳的。
整个村子养小花苗。
前几年,村长想得多,不知从哪里听说了仙人有因果,太多的牵绊会有心魔。
村长想来想去,还是怕村里人和小花苗太亲近,让小花苗升仙的时候无法断开尘缘,忧心忡忡地找关系联系国师。
国师姓苗,村长便自顾自地认为国师是自家人,费劲了大半年,才把信送到了国师眼前。国师回信,说小花苗顺天而生,和看天吃饭的普通人不一样,和逆天修仙的道士也不一样,一切顺其自然顺心而为即可。
村长这才取消了对村民的禁足。
都是一个姓,村长又在前头盯着,村民们也不是巴结小花苗,送什么昂贵的东西,都是家里有好东西时惦记着送一些过来。
村里的小孩把小花苗当成自家的姐妹,前两年还有小孩打架抢小花苗回自己家,这两年没有这样的事儿了,家里大人都把他们教明白了,小花苗和村头的甜滋滋大梨树一样,是大家的。
小孩们现在跟他们家里大人一样,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跑过来分小花苗一半,再讨个亲亲。
可她的小花苗对这份好似乎有些举手无措,时常想着回报,让人好笑又心生柔软。
小花苗睡一觉醒来,还没忘记睡前的事情,目光凝重地看着桌子上的书。
从明天开始,她要开始认真学习了。
脑子不聪明的人,学习态度一定要比其他人更端正。学会学不会是一回事儿,但一定要认真努力地学。
说不定她学着学着就开窍了呢。
苗氏笑着用热毛巾给她擦脸,打趣:“眉头再皱就成小老头了。”
小花苗仰头,任由毛巾在脸上搓来搓去,“娘,我五岁了,可以自己洗脸。”
苗氏:“你才五岁。”
小花苗:“哥哥五岁已经能自己照顾自己了。”
苗氏:“咱家男孩子不金贵。”
前世到处都是危险,为了小命,她能不说话就不说话,以至于现在笨嘴笨舌,谁也说不过,就连家里总是闷着头干活的爹也有好多好多的大道理,她也说不过。
苗大树带着两个儿子从镇里回来,手上拿着他用好木头剩下的边角料做成的木钗,大的给苗氏,小的给小花苗。
小花苗的两个哥哥也用抄书的钱给妹妹买了一只小毛笔。
小花苗欢欢喜喜地捧着小毛笔放到自己的书桌上,她正要发愤图强,哥哥就送了她小毛笔,这就是心有灵犀。
小花苗左拥右抱地坐在两个哥哥中间吃鸡蛋羹,时不时地挖一勺子给两个哥哥吃。
小花苗吃饱了就困,挺着小肚子,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躺在哥哥的身上。
村长提着一篮子的葡萄过来。
苗大树搬过来椅子让村长坐下,苗氏抱起小花苗坐到村长对面。
村长:“咱们麻烦了国师很多次,以前国师住在京城,咱们没办法道谢,现在国师告老还乡了,咱们该去道谢了。”
苗氏:“我来筹备谢礼。”
村长:“咱们小花苗是荷花里出来的,荷花带着咱小花苗的灵气,比别处长的都好。不用准备其他谢礼,国师不缺咱们这点东西。准备一口缸,移一株荷花进去,送个心意就可以。”
村长笑呵呵地揉下小花苗的头,“整个湖塘的荷花都是咱小花苗的,最后还是咱小花苗说了算。小花苗愿意不愿意送国师荷花。”
小花苗点点头:“藕好吃。”
村长:“听咱小花苗的,把藕也准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