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第6/7页)

“陛下。”

苏大为看向李治,双眼冷静得可怕。

那目光如同冰刀一般,深入李治骨髓,仿佛看透他的心肝脾肺肾。

直看得李治心头一凛。

此时的苏大为,实过冷静,简直剥离了一切人类的情感。

李治从方才的亢奋中醒悟过来。

双眼深深的看向苏大为。

“莫非,苏大为真与囚禁朕的人一伙?”

“没有。”

苏大为摇头:“我现在不能确定是谁囚禁陛下,不过,这不重要。”

“为何?”

李治脸上露出错愕之色。

“陛下,你的身体、精神、意志,已经过了最好的时候。”

苏大为平静看着他,就像是在陈述一件事实。

“你已经老了。”

“你……胡说!朕还没老,朕还活着!”

“这些年,朝政皆由武后、太子在打理,陛下醉心长生之事,沉迷佛道密宗,炼丹服药,修炼秘法,早就无心政事。”

“你……”

“从陛下开始用替身上朝,自己在偏殿修炼服气之法,便已以是明显的信号,陛下你已经倦了,累了。”

李治一时哑然。

他当然可以继续反驳。

但是,有意义吗?

聪明人面前,说那些借口有什么用。

他确实是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也确实是开始寻求解脱之法。

无心理政。

而每一位帝王晚年,必沉迷于佛道之术,炼丹、寻长生之法。

这是不争的事实。

李治已经老了。

“陛下,你执掌大唐二十载。大唐在你的带领下,东西万里,设立安西、安北、单于、北庭、安东、安南六大都护府。

设立若干边州都督府,扼控天下。

西达咸海,北至西伯利亚冰原,东至库页岛,南至华夏最南岛屿。

忆昔麟德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栗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苏大为声音抑扬顿错,极富韵律和感情。

李治看着他,听着他吟出长诗,仿佛又看到昔年苏大为站在含元殿上,朗朗吟出那首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能念出这样诗句之人,必然有一个干净的灵魂。

对大唐,也饱含深情。

绝不可能叛唐。

但李治已经无心听这些了。

他心中像是有一团烈火在烧灼。

“阿弥,只要你救朕出去,还朕自由,你要何条件,朕都答应你,宰相够不够?国公呢?再不行,朕可命你为辅国大臣,可追责太子,如何?”

李治双手下意识挥舞着,仿佛他昔年初登大宝时,站在龙椅前挥斥方遒。

“陛下。”

苏大为沉沉道:“时代不同了,陛下该将大唐托付给太子。”

他的眸光深沉,言语里,有许多未尽之意。

不管李治是否明白,这就是他的真实想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站在大唐第三代帝王的角度,李治无疑做得很出色。

大唐之盛,前所未有。

华夏版图之大,远迈秦汉。

但李治也只能走到这里了。

泰山封禅之后,无论是他个人,还是大唐,都显出颓势。

这既是天道,也是李治帝王运势,到头了。

如今太子李弘年富力强,正是大展鸿图有为之时。

苏大为也很期待,看着新帝登基,会给大唐带来怎样一种气象。

无论哪种,一定会有些新意。

一些锐意进取。

比之垂垂老朽的李治,那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所以,请恕臣不能接陛下出去。”

苏大为向着李治深深一礼。

李治目胆眦裂,戳指指向苏大为,厉声道:“苏大为,你……好大的胆子!你敢负朕!”

“昔年太宗即位,便请高祖退避,颐养天年,如今太子登基在即,陛下也在此静养,一引一啄,莫非天定乎?”

苏大为向着李治深深一拜,挥袖而出。

他身上带着若有若无的一团雾气。

昂首阔步从殿门走出。

守殿的老太监,竟看不见他。

转瞬便消失在黑暗中。

空旷的大殿上,只留下李治,孤独伫立,目瞪口呆。

良久,他踉跄倒地,发出野兽般凄厉号叫。

这一生,他都在隐忍,都在挣扎求活。

幼年时,他弱小,只能看着头顶那一个个厉害的哥哥们斗来斗去。

濮王李泰。

太子承乾。

吴王李恪。

哪一个不比他强千百倍?

哪一个没有一大帮拥簇,哪一个不比他更得父皇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