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贤妃之事(第3/5页)

若贤妃母子真是装出来这般无野心也罢了,但既然背后是谋求皇位的心思,那贵妃和二皇子知道求娶黛玉的好处,难道贤妃母子便不知道了吗?

只要林如海坐在这个位子上,朝中也多的是人盯着黛玉的婚事呢!

黛玉在宫中行走一向谨慎,除了在皇后宫中,在哪里都是格外小心。商婵婵的嘱咐,她也只笑应了。

贤妃见了几位姑娘进来,还笑着亲自起身招呼了一声,十分和气。

她生的身材合中,秀丽温和。虽然与贵妃同岁,都是三十出头的年纪,但比起贵妃的娇艳美丽,贤妃就只好说一个温柔敦厚了。

只是她天生颇有异象,一对耳垂既厚且长,虽然没有书画中那些菩萨神人,做到耳垂达肩的夸张程度,但也是商婵婵两世为人来,见过最大的耳垂了。

当年商太后还是淑妃时,为儿子择选妾室,一眼就看中了她,正是觉得这样大的耳垂肯定是个有福气的人。

说来这位贤妃的出身并不高,乃是东平郡王府的养女。

这个养女不是秦可卿那般掩人耳目的养女,而是真正的有户籍可查的养女。

当年东平郡王府刚出生的小少爷身子孱弱,几乎养不活,经高人算命后,便到养婴堂抱养了生辰合宜的一个弃婴。因那位小少爷身子还真的逐渐好了起来,所以东平郡王府也一直将这女婴当成自家姑娘一样养着。

后来这个当年险些冻死饿死的弃婴居然一路嫁进了皇子府,又生下儿子,如今位列正一品四妃,这人生传奇经历说起来真的比一部书还热闹。

商婵婵心道:我原来怎么会觉得有这样光辉履历的女人是个温柔敦厚的呢?

贤妃见商婵婵今日总是打量她,目光更是频频落在她的耳垂上,便笑道:“商大姑娘可是喜欢我这对耳坠?”

她与忠顺王府既然计划好了,自然要格外拉拢商家人。

贤妃是个精明人,很明白保宁侯府如今的势力,更知道商驰的地位:这可是板上钉钉的世子,况且只要皇上不早早驾崩,保宁侯府这一代必然又是不降而袭爵,那可又是一位侯爷。

所以云容郡主除了郡主这个地位,旁的实则处处与商驰不匹配。

商家自然不能愿意。

只瞧这宫里一片平静,没传出任何指婚的事儿来,就可知道,他们的打算进行的并不顺利,多半是商太后拦住了太上皇。

贤妃再有手段,也伸不进商太后宫里,探不到太后的举动。

商太后早在太上皇面前报备过了:两家成了自然好,若是八字有碍,早早传出风声对两个孩子的名声不好,所以连钦天监都不知道自己算的是谁的八字,何况贤妃等人了。

不过贤妃有恃无恐——这事儿成了是天大的好处,就算不成,也有贵妃和二皇子背锅,替她承担商太后的怒火呢。

而且此事也未必不成!忠顺王爷毕竟是太上皇的亲儿子,来日往太上皇跟前多哭诉几回,不信太上皇不偏疼自己亲儿子亲孙女,倒向着外人。一旦圣旨下了,保宁侯府还能抗旨不成?

所以贤妃只以为自己智珠在握,稳赚不赔,此时已经开始打叠精神跟商婵婵搞好关系了。

却不知,商家众人看她正如同黄雀看螳螂一样。

此时商婵婵听贤妃发问,就笑眯眯道:“我听母亲说,耳垂厚的人有福气,所以我并不是看贤妃娘娘的耳坠子,而是看娘娘的耳垂呢。越看越觉得娘娘福泽深厚,后福无穷。”

贤妃笑道:“怪道各宫姐妹都疼大姑娘,这样的口舌,谁能不疼呢。”

商婵婵心道:你且等着,后面有的是“福气”。

又只是笑着问贤妃:“咦,今日怎么不见贾……现在该称一声德嫔娘娘了。从前贤妃娘娘请我们来玩,都有德嫔娘娘作陪在侧的。”

贤妃笑容温和至极,丝毫不改:“下个月就要为她行册封礼了,到时候还要搬宫,多少事情忙不过来呢,本宫便没叫人去扰她。”

商婵婵哦了一声,没心没肺似的说道:“德妃娘娘要搬去毓秀宫是不是,听说那又敞亮又华丽。”

她身后跟着太后娘娘拨给她使唤的一个宫女,那宫女便笑道:“大姑娘不知道呢,毓秀宫地气好,从前住过的娘娘也都是有福之人,自然是一等一的布置。如今皇上还特意命内务府重修一番,想必更是精致,待来日,大姑娘往德嫔娘娘宫中坐坐,就知道了。”

贤妃垂下的双目中就有些寒意。

贤妃自然是个聪明人,但一个人只要有所求,就有破绽。

贾元春本来依附于她,连带着荣国府都倾向她。当然贤妃未必看得上荣国府,她真正重视的是王子腾。

同为武将,大皇子那里可是有自己的亲舅做大将军,王子腾想去站队,队伍里也没给他留位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