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神仙打架(五十一)

原本以为只是参加婚礼,没想到婚礼的第二日就是册封太子和太子妃的典礼。婚礼加上储君的册封仪式让九思城分外热闹,无论是婚礼还是储君典礼相较于九思城的财力而言都不算奢靡,可架不住这等普天同庆的阵式啊。

哪怕是孔宣这样一个常年闭关修行之人,这几日也感觉到了九思臣民的热情。孔宣对于人族的印象一直非常脸谱化,一类是如帝辛那样贪婪堕落的贵族,一类是底层麻木不仁的百姓。

在他看来人族是非常无趣的种族,得天道眷顾,人族大兴,可他们似乎并没有珍惜自己拥有的。贵族大多贪婪而丑陋,底层百姓尤其是奴隶就宛如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缺少活力。这世上有趣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以至于极少有人族能够占据他的目光和注意力。

可九思城打破了他对人族的固有印象,九思的文武大臣没有许多刻板的东西,百姓充满了朝气。对于他们而言唯一的行为束缚是九思法典,然而律法是维护稳定必须存在的东西。

《九思法典》在律法上规定了人人平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贵族不再能够任意作践人民,百姓也不会生活在朝不保夕的忐忑之中。孔宣觉得这没什么不好,在他眼中贵族和百姓没有区别,他区分人是有趣的人和无趣的人。如今,孔宣就对九思的人族就非常感兴趣。

储君的婚礼和册封大典已经结束,孔宣却与其他宾客一样并没有急着离开九思城。女娲神庙的半山凉亭中可以俯视整个九思城池,孔宣非常喜欢这个位置。日升日落之时站在此处,眺望远方,总能让人有些不一样的感悟。

从这里还能够看到前来女娲神庙参拜的百姓,女娲神庙的香火非常旺盛。如其他地方的百姓一样,九思的百姓也拜神,可他们并不迷信神灵。他们拜神是感激,感激女娲造人功德,感激龙族庇佑他们风调雨顺,感激那些追随他们女君投身战场为汉国而战的散修。

拜神却不迷信神灵,这岂非非常矛盾?可偏偏在九思城就是如此,或许九思偏远城镇还没有做到这一点,可至少在都城,没有人会信什么巫医邪神。他们虔诚的供奉为他们谋取福祉的人,这个人可以是神、人甚至妖。

九思城如今有三座神庙,一座是坐落在山巅的女娲神庙,只供奉女娲圣人,一座立于江畔,是龙王庙,供奉龙族,还有一座是建在红叶谷的生祠,供奉的是九思汉国的修士。

龙王庙男女不忌,女娲庙不允许男子进入庙门,至于红叶谷的生祠又要神秘一些,因那做生祠建成后里面供奉的具体什么人无人知晓,百姓只能在外院上香,不许进入庙内。

孔宣曾经去生祠看过,神台上放着许多莲座,有的立着蒙面的塑像,有的莲座还是空的,大约是塑像尚未完成。只是略看了一眼,他倒是不曾掀开那些塑像的蒙面一探究竟。

孔宣正出神间,高继能走进了凉亭道:“大人,听闻这几日东伯侯、南伯侯一直在与九思密谈。”

“东路诸侯三分之一都投了九思汉国,姜文焕今次亲眼见识了九思的强大,若还看不清楚局势,那就太蠢了。”孔宣道,“至于南伯侯鄂崇禹年岁不轻了,儿孙没有什么出色资质,故此志不在天下,所求不过反暴君罢了!且便是他有心一争天下,也要瞧瞧能不能过三山关。若我是他便趁着自己在,早早投了强汉,为子孙后代谋一条出路。”

“大人是说东伯侯、南伯侯可能投汉?”

“他们本是盟友,如今不过是分了君臣主次罢了。”孔宣笑道,“西岐那边没有动静?”

“西岐姬发小儿和姜子牙老儿都没来,前来道贺的是西岐三公子胡安和散宜生。”高继能道,“这几日散宜生一直在各处走动,倒是那胡安上蹿下跳多次想要求见汉王和太子都被拒之门外了。听闻伯邑考和姬旦为了避嫌,一直闭门不出。”

这次册立太子后,石慧大进行了大范围职权调动,比如正式任命邓九公为黑骑军统帅,太子妃接管新兵营。周伯(伯邑考)为教育司司长掌管太学和天下所有学堂。商青容成了礼部尚书,是最年轻也是文官中职位最高的女子。周旦(姬旦)为户部尚书,太子亲掌吏部是储君任实职先例。

“姬发小儿已经称帝,又有昆仑高士和阐教为靠山,自然不会轻易放弃一争天下。”孔宣道,“至于胡安,此人志大才疏,在西岐并无实权,汉王和太子自然不会在他身上浪费心思。这位汉王惯用阳谋,若真要扶持姬发的兄弟来逼迫西岐就范,无论是伯邑考还是姬旦都比胡安好用。”

伯邑考本是西岐长公子,贤名远扬,为救父献身,又为了西岐甘愿隐姓埋名。四公子姬旦虽然少年离开西岐,却处处不忘西岐百姓,自己投身九思为西岐百姓带回了制盐法和多种先进生产技术。百姓只看对他们是否有利,姬旦做的事情西岐百姓受益了,根本不会觉得他们的四公子留在九思是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