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乡试

顾诚玉撑着头,看着前面的副考官发卷子,等发完卷子后,门就要锁起来了,还有三支蜡烛随着考卷一起发了下来。

其实顾诚玉觉得待在这样的考场内,晚上还是不要写考卷地好。大家的号舍都是锁着的,要是起了什么火灾,那连跑都跑不了。

等号舍的门锁上,乡试的第一场考试正式开始了。顾诚玉磨好了墨,拿起卷子,大致地扫了一眼。《论语》、《大学》、《孟子》都有,每题写二百字以上,其实就是默写。

再写五言八韵诗一首,这个要先破题。经义四首,这个每题要写三百字以上。

四书题顾诚玉不怕,最麻烦的要属经义了,大衍朝的经义题已经和前世明清时期的八股文相似,也就是唐宋时期八股文的邹形。

四首经义题首先需要破题和承题,顾诚玉也没仔细看,他准备先写完四书题再说。

将卷子铺好,顾诚玉在草稿纸上开始写上面的四书题,每题二百字以上,对顾诚玉来说并不多,他写字的速度快。只是,这里不能出错,他就比平日里写得慢了些。

出考场的时间在第三日,顾诚玉打算第三日一大早就交卷,对他来说,时间还是够的。

时至正午,号舍外的阳光洒进来,非常刺眼,顾诚玉眯着眼望向窗外,今日又是一个艳阳天,这会儿觉得有些热了。号舍内不通风,里面的气温很高,再加上旁边的小红炉,小炉中还有炭,是燃着的,为了能热菜和饭。

不过,现在顾诚玉只觉得身在一个蒸笼中。

将外面的两件单衣脱了,运转起内力,才觉得好了些。探头看了下外面,却发现对面的考生早就打了赤膊,他在这里还能看见对方白花花的肉。

幸好他有内力,顾诚玉庆幸地想到。看了下空间内的小钟,发现已经快十二点了,他准备吃了午饭再做。中午他打算将竹筒里的清水热一下,而后就着肉干和馒头对付过去。

外面的差役时不时地在走动,要是哪个考生需要买饭食,只需要拉响旁边的小铃,差役自会送过来。不过,听说里面的饭食极贵。

顾诚玉打量了手里的肉干和馒头,在这样的天气下,可能撑不过两日,馒头会馊。不过,他也不怕,反正他有空间,空间里的吃食多得很,到时候晚上煮些面条什么的,没有谁会知道,他只需要解决早上和中午两餐。

吃过了午饭,顾诚玉继续做题。

下面是四道经义题,第一题是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顾诚玉一看题就知道是出自《论语·述而》,首先要破题了,顾诚玉在草稿纸上写下“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而后再承题,就这一道经义,顾诚玉就花了将近一个多时辰才完全做好,下面还有三题,料想今日肯定是做不完了。他可不打算晚上写,白天精神紧绷,人也累得慌,晚上他需要休息。再说,在时间上他很宽裕,他估计多数考生现在连四书题都没做完呢!

等天黑时分,顾诚玉才做了两道。还有两道题和一道试帖诗,他准备明日再写。

顾诚玉收拾了桌板,将试卷和笔墨都放入了考篮内,躺在床板上预备休息了。号舍上方的灯笼已经点亮,他凭着夜视的能力,看向对面的号舍,发现那考生还在努力地写着。

其实三天的时间写这些题是来得及的,不过这是对才思相对敏捷的考生来说的,这必须要将四书背得滚瓜乱熟才成。

次日,顾诚玉休息了一夜,拿空间中的洗漱用品刷了牙、洗了脸,又将馒头和肉干都放在热水中煮了,才将就着吃了早饭。

吃完后继续写昨日剩下的两题经义,两道经义题写了一整个上午,中午顾诚玉从空间里拿出点面偷偷地煮了。没办法,总是吃馒头和肉干,他都咽不下去了。看着巡逻的差役走了之后,他将面条快速地煮熟,只加了点盐和油,和着肉干,又将就了一餐。

吃饱了饭,顾诚玉上了茅厕,准备小歇片刻,反正只剩下一首试帖诗,再将这些答案抄在试卷上就成,撰抄用不了多久。

最后的试帖诗要求是五言八韵计十六句,试帖诗就是赋得体。诗题是“神仙排云出”,得“台”字。这是出自晋朝诗人郭璞的《游仙诗》,其中有一句,“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顾诚玉觉得有些讶异,这首诗可不一定每个学子都读过,这都已经超出了四书五经了,看来应该是所谓的加分项了。

这首诗需要花上许多时间,顾诚玉决定慢慢构思,先将那些答案抄在试卷上再说。

方淮坐在上首,看着下方的靠最后的一个号舍,那是顾诚玉所在的地方。他站起身,准备下去转转。走到顾诚玉的号舍处,在稍远处站定,向里面张望了一眼,发现顾诚玉正在撰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