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科举日常(15)(第2/6页)
见张道远说的洒脱,好似是真的不在意一样,马儒宵这才羞窘的笑笑,放下了心结。
他们是在路上说的这段话。
本朝进士们在成绩出来后会先选官。
那些名次较低的进士与同进士会外放,去某地做个官,然后等到政绩上来了再升官,再有政绩再升。
这些人都是天子门生,不管是放到哪里,一般都会有比较大的权力,只是到底不如京官,又能享受京城繁华又可以跟皇帝上司亲密接触,被看顺眼了再涨一下官位什么的。
外放的官员在外面揽财容易,踩到雷被炸死也挺容易的。
而且还要操心百姓,操心当地的各种事,可以说是又累又苦又要担心上司给锅背还要操心下属打着自己的名号做错事。
三人比较走运,都被留京,还都进了翰林院。
当然了,虽然游街的时候段青恩这个状元看上去是挺威风的,但进了翰林院,他们也顶多算是一实习生。
毕竟三年出一个状元,十二年四个状元三个都在翰林院,要特权肯定是没有的。
等到告诉大家你们该去哪里上班上什么班了,朝廷一般都会给探亲假,意思是回家乡去祭祖告诉父老乡亲,他们考上进士了,他们出息了,然后再安排一下家里,接着才继续去自己的职位上上班。
段青恩他们三个此刻就是在回家乡的路上。
路途遥远,三人回京探亲的这一路上除了有这么一个小插曲,倒是跟去京城的赶考的时候一样平静。
而就在他们三个每天看看书,偶尔有点小童心停下来打猎烤兔子肉吃的时候,段青恩提出了一个灵魂问题;“你们说我们家里知不知道我们考上的事?”
马儒宵;“应当是知晓的,我们中榜后,京城报信的人会先快马加鞭的到我们家中通知家人,按理说,县令大人也该派人去道喜的。”
张道远倒是难得有了点期待;“真想知道我祖父祖母知道后有多高兴,可惜我不在,看不见。”
他对张大人没什么感情,看张大人为他有出息而高兴的时候内心毫无波动,但只要想想回乡时祖父祖母会为了他自豪,张道远心底就满足的不得了。
马儒宵也差不多,不过他除了想爹娘知道了该多高兴外,还会想他的未来娘子会不会知道,会不会也为了他高兴。
段青恩倒是了解自家人,“我家里也肯定很高兴,倒是我未来娘子,怕是又要担心我考上状元之后不要她了。”
他猜的其实也差不离。
当日消息传下来的时候,县令也顾不上自己这么巴巴的过去祝贺会不会有失|身份什么的,直接敲锣打鼓的亲自去了三人家中祝贺。
反正他完全可以说是父母官,那自家孩子出息了,他高兴有什么错。
这么一想,县令就乐颠颠的挨家挨户的上门道喜了。
虽说三人名次不一,但县令也是知晓他们关系不错的,他索性没按照名次来排序,而是按照哪家离着县衙近的顺序,一家一家的过去道喜。
先去的是马儒宵家,马先生与马夫人自然是一阵高兴,等到县令告辞后,立刻派人去了未来亲家家里送信,共享喜悦。
接着是张道远家,张道远的祖父也是退下来的官,倒是比较稳重,与县令还多聊了一会。
接着就是段家了。
段家村距离县里还是有一段距离的,不过因为是最后一个报喜段家的缘故,县里一些人看着县令都亲自出马敲锣打鼓的,也都纷纷猜测是中了进士的名单下来了。
这么久过去,当初摆摊就能赚钱的黄五也已经有了自己的门面,一听到外面的敲锣打鼓声就让伙计出去打听。
段姑姑也在这里帮忙。
九年过去,她不仅没有变老变丑,反而还比当初要多了一丝成熟|女人的韵味,瞧着就十分好看。
这得归功于黄五遵守了诺言,始终都宠着这个妻子,自从两人搬出了家,打着做生意的名头来了县里之后,段姑姑就几乎没再风吹日晒做过粗活了。
她本就长相不错,这么养了养,更是肤色白皙,面容清秀温婉,再加上她性子和顺,黄五每次出去喝酒,聊起家中娘子时,都要被人羡慕一阵。
越是被羡慕,他就越是得意,有时候被夸得高兴了还要去银翠楼给娘子买首饰。
自然了,他不否认自己就算是发达了也不纳妾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段青恩这个侄子。
段青恩是秀才的时候,黄五就已经走在街上连随意瞥一眼别的女人都不瞥了。
他考上举人的时候,黄五连酒很少喝,陪着段姑姑的时间越发的长。
随着这么长时间的陪伴,他渐渐是真的觉得就这么守着一个娘子也不错了。
放眼过去,满县城里谁能有他这么好运气。
有个这么漂亮性子又温柔娘家又给力还愿意帮扶他这个女婿的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