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陈阿娇(第5/6页)

草原上的许多马贼,原本也是失去了自己草场,被逼得无法容身的部族呢!还有许多牧民,也是因为各种缘故跑了的。

不过呢,伊稚斜毕竟心机深沉,他还想着利用折兰王呢,因此,还是好声好气地顺着折兰王说话,心里头却想着,如何利用折兰王去试探一下那些汉人。

折兰王还没有动手了,军臣那边,因为之前在西域抢到了足够的粮食还有财富,他终于将目光投到了汉人身上。西域那边抢来的粮食再多,但是抢来的奴隶,尤其是女奴也很多,这些女奴是要为匈奴人生下下一代的,冬天过去之后,那些女奴大半都怀孕了,可以说,几个月之后,匈奴各个部族就会多出一批嗷嗷待哺的婴儿,因此呢,匈奴人需要更多的粮食,养活即将出生的这些婴儿。

而再往西域那边去呢,显然不现实,因为去攻打一次西域,需要的时间成本也是很高的,而且,西域那边暂时也没那么多的粮食可以抢了,所以得先让他们恢复个一两年才行。如此呢,军臣自然将目光投向了南方。

另外一点就是,匈奴人在西域那里得到了足够的自信,觉得汉人嘛,比起西域那边的小国也强不了太多,真要是匈奴各部倾巢出动,汉人也是无可奈何的。

因此,军臣亲自率领各部,直接南下,攻破了辽西,连同辽西太守都被匈奴人杀了,渔阳,代郡,上谷等地,也受到了匈奴人猛烈的攻击。

匈奴人这次出动实在是太过突然,汉室这边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了。匈奴人抢走了辽西,渔阳的存粮,又劫走了一批人口,然后就直接跑了。

而朝堂上头,请战之声一下子变得愈发大了起来!朝廷自然不能忽略这些声音,自然再次派人出塞了。

可以说,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头,汉军应该会不断出塞,不断对匈奴发动攻击,而匈奴呢,也顾不得再去经营西方了,如今算是跟汉军给纠缠上了。

舒云对于这样的情况,已经有些厌倦起来了,如果不能在五年内解决匈奴的问题,哪怕从匈奴那边缴获的牲畜再多,也会影响到国内的生产和经济。

毕竟出征的都是家里的壮劳力,而在这个时代,这些壮劳力在家中担任着最多的生产任务,他们要是一直在外出征,势必会影响到粮食的生产,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

而且打仗这种事情,需要花费的粮食和钱财,也是非常夸张的,哪怕舒云开辟了好几道财源,但是,骑兵出塞一次,消耗的就是万万计的军费,还有之后的赏赐与抚恤,少府再能挣钱,也经不住这样消耗的。

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解决匈奴的问题。

舒云犹豫了一番,干脆拿出了当年蒙古骑兵借以纵横欧亚大陆的几样战术。以如今汉室的技术水平,还有生产力水平,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非常困难。

除了打仗,舒云已经开始命人在幕南乃至往北活动,希望能够在匈奴人中拉拢足够的贵族,让他们归义。

而屯垦很快已经达成了一定的效果,汉军几次出征,几乎已经将幕南近半的地方收入囊中,每次占据了一块地盘,后来的屯垦军团就会立刻跟上,在草原上隔上一段距离,就修建一座棱堡,然后,建立起相应的村落,将来自中原愿意迁徙的百姓,还有归义的那些胡人牧民安排到村落之中,然后在土地上大面积种植苜蓿,再开垦出一些田地出来,种植黄豆和棉花。没错,主要是这两种经济作物,而不是什么粮食。

牛羊马匹被租借给这些牧民和农民,然后朝廷向他们收购相应的产品。那些农民在十年之内可以免去赋税,但是,在耕种过程中,朝廷租借给他们的牲畜还有种子农具,都是需要给租金的,这些会从他们生产出来的黄豆和棉花里头抵扣,没错,棉花已经有了,是那些走私商人搞回来的种子。

而牧民呢,他们可以向朝廷提供各种奶制品,这些朝廷都是会按照保护价收购的。如此一来,虽说他们的粮食依旧需要依赖于朝廷的拨给,但是每年挣的钱都不是什么小数目。

而汉人与胡人的杂居也有利于民族融合,双方技术互相交流,另外呢,他们也在不自觉地开始联姻。

愿意跑到这里来屯垦的汉人,在自家的地方,多半就是光棍汉,根本娶不起媳妇的,可是到了屯垦地,比起牧民的财产,大多数都是租借的,养的牛羊马匹,只能保留很少一部分的幼崽,奶酪什么的,价格你也可以想一想后世的粮食保护价,几十年都不带涨价的那种,总之,对于胡人中的女子来说,这些光棍汉其实比起自己的同族更具备吸引力。

而相应的呢,这些胡人想要娶媳妇,一般能选择的对象就比较少了,好在他们也算得上是勤劳能干,因此,如果能够给得起一笔很高的聘礼,加上这些牧民将来很有可能会被征召从军,赚取军功,所以,还是有人愿意将自家的姐妹嫁给这些胡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