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陈阿娇(第4/6页)
卫青的前面十几年,遭遇的挫折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他本来不应该姓卫,他母亲跟一个姓郑的小吏一夜风流,才有了他,他在郑家那里,不光得不到郑家的承认,还因为是私生子的缘故,受尽了屈辱,被当做奴仆一般使唤。
卫青呢,也算是很有魄力了,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之后,就直接从自己生父那里跑了,跑去找自己的生母。都是做奴仆,给郑家做奴仆,一辈子放羊算什么,给平阳侯府做奴仆,起码还有出头的机会呢!
就因为卫青这样的想法,他之后才有了机会。等他被推荐进了羽林卫之后,一开始的时候,他因为是奴仆出身,很是被那些都是良家子,甚至是官家子的同僚们瞧不起。但是呢,卫青本身身体素质出众,又抓住了学习的机会,在历次沙盘推演,还有那些战事复盘中脱颖而出。
刘彻可不是什么会被女人迷昏了头的性子,卫青要是真的没有相对应的素质,他会提拔卫青才怪!甚至,整个卫家都跟着鸡犬飞天,其他人都觉得这是因为卫子夫的缘故,实际上,这也是刘彻为了给自己培养心腹班底。
别看史书上经常会出现什么宦官专权,外戚擅权之类的话,实际上,对于皇帝来说,一般的臣子还真的没有外戚宦官一般值得信任。这些算是家人亲戚,而那些大臣呢,比起来就疏远很多了。
对于许多皇帝来说,外戚跟宦官就是他们用来对抗朝堂上那些臣子的工具,而在老刘家,想要提拔某个臣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纳了他们家的姐妹或者是女儿,让他们做外戚,然后才能放心使用他们。起码在王莽之前,老刘家这一套就没玩脱过,即便是霍光,当时那般权倾朝野,最终死后,一切的权势都烟消云散,皇权再次回到了皇帝手里。
当然,东汉的时候之所以落到那般乱糟糟的情况,还是因为皇帝年纪太小,根本来不及长大到收回权柄的程度,在那样的情况下,宦官,外戚,朝臣依旧保持了某种平衡,不曾让皇权旁落到其他人手里。
卫青以为自己这个过时的外戚是不会被重用了,但是舒云呢,对他的才能,甚至是运气,还是比较看重的。没错,卫青身上是真的有运气,近乎是某种天命的味道,都是头一次去草原,他就能每次都找准方向,有所斩获。这一点,也只能用天命来形容的。
跟卫青相反的,大概就是李广了!这位真的是每次都倒霉,不是在迷路,就是在迷路的路上。
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广之于现在的舒云,应该算是嫡系了,因为他当年是太皇太后提拔起来的,还曾经受过梁孝王刘武的将印,做下这样的糊涂事,哪怕李广在吴楚之乱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是最终连个关内侯也没捞到,只能一直在皇宫里头守门了!
当年太皇太后临终的时候,曾经跟舒云说过,她可以信任李广,但是呢,舒云还是对他的运气有些不放心。只是,李广算是老将了,当年在云中担任郡守的时候,也立下过许多功劳,对匈奴也非常熟悉,如果这次都派年轻人,而不让某个老将上的话,估计朝中难免有所物议。
到了这个时代,舒云才能知道为什么公孙贺公孙敖老是迷路,吃败仗,但是刘彻还肯派他们出征了,一方面是卫青的面子,卫青要提携这个好友亲家,另一方面呢,公孙家原本就是义渠人,还是义渠的王族,后来,义渠分裂,一部分归化了,另外一部分呢,就与匈奴人融合了。可以说,公孙贺公孙敖他们根本就是匈奴人的亲戚。他们对匈奴更加了解,在对匈奴作战的时候,许多事情也比较容易处理。
因此,哪怕知道这两个是坑货,但是总得弄一个出去,但是一个就够了,两个都出去,那真的是坑上加坑了!
因此,犹豫了一番之后,舒云从一长串的名单里头选中了四个人,卫青是一定要放出去的,舒云需要看一看,这位到底是个什么心思,如果他能够像是效忠刘彻一样效忠自己,那么,舒云自然会对他予以重用。如果他心里头还有别的什么心思,那么,显露出来之后再闲置也不迟。
另外一个呢,自然也是李广,好歹给他一次机会,要是这次抓不住的话,干脆以后就让他老老实实守城做后勤,还是不要老是在草原上迷路了。
公孙贺和公孙敖之间,舒云还是选择了公孙敖,比起公孙贺来,公孙敖更好控制一些。
最后一个名额,舒云选择了程不识。这位呢,也是倒霉,当年走了田蚡的路子进了南军,结果呢,田蚡如今算是彻底倒霉了,因为之前刘安的事情,刘陵那边招出了田蚡给她提供给不少方便,还跟刘安一直保持着相当的往来,廷尉跑过去一查抄,自然将刘安当年寄给田蚡的那些信件搜查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