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陈阿娇(第6/6页)

汉朝这边底子厚,如今还撑得住,横竖以前的时候,就没怎么指望过北地的赋税,但是匈奴那边有些撑不住了。

游牧民族的经济可比农耕民族脆弱得多。匈奴人光是靠着自己牧马放羊,那是养不活自己的,因为草原上总有各种各样的意外。

说白了,草原上民族的兴起都跟气候有关系,从战国的时候开始,中国整体气候就开始转冷,如今算是小冰河时代的开端,草原上三五不时地就有雪灾,有的时候还会有蝗灾,每一次的灾难,都会给匈奴人带来很大的打击。

匈奴人西征的话,西域那些小国都是一些软柿子,很容易就能抢到足够的粮食,牲畜,奴隶,还有其他的财富,能够让匈奴人过得比较滋润。

可是如今对汉朝作战,长城之外已经是坚壁清野,他们根本什么都抢不到不说,损失还很大,尤其匈奴人的大军出征,就得带着足够的牛羊作为军粮,而这些牛羊也是要吃草的,长城外头那点草场,用不了多久就要被啃得干干净净。

虽说现在的人不懂什么叫做可持续发展,但是本能还是让他们继续这么做,就像是猎人打猎不会捕捉怀孕的母兽还有幼崽,山林里头砍伐也得注意节制一般。说是先王德政,实际上这就是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匈奴人也是一样,他们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可能彻底破坏草场的,草场退化,对他们来说,就是比雪灾,火灾更可怕的灾难,这意味着他们无法再在这些地方放牧,甚至得绕着走才行。而如今这般,显然已经超出了他们的心理底线。

因此,汉人这边大家积极出战,匈奴那边,诸多贵族已经开始喊着要回去了!

匈奴人虽然也讲面子,就像是他们送到汉朝的国书总是要比汉人的国书宽一寸一样,但是他们更重视的还是利益,在听说汉人国内有一个国王叛乱,结果一天就平定了之后,顿时,一些贵族愈发开始鼓噪起来。

匈奴人打仗,那恨不得是倾族出动,当然,后方也会留几个部落,免得其他一些游牧民族,比如说什么丁零人,小月氏人,还有什么鲜卑人,乌桓人什么的冒出来偷偷摸摸占领他们的草场,然后发展起来。

如今呢,为了报复之前汉人撕毁了和亲条约,匈奴人在长城这边已经丢下了不少人命,虽说许多是奴隶,但是,匈奴各个部族也是有所损伤的。

如今一听,汉人在国内还保持了相当的兵力,回头要是也抽调出来,压上边境,回头匈奴人还不知道要损伤多少呢!

军臣呢,这会儿也是生出了退缩之心。匈奴人对于单于的要求就是要能带着他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当年冒顿单于呢,最大的功劳是战胜了东胡人,称霸了草原,而之后的老上单于却是将目光看向了西方,通过对西域的掠夺,保持了匈奴人一直以来的优势地位。

而军臣单于其实原本并不受老上单于喜爱,但是呢,匈奴那边往往近亲结婚,这也导致了老上单于几十个孩子,但是真正活下来的根本没几个,小一点的压根不是军臣单于的对手,伊稚斜当年倒是挺受老上单于的喜欢,但是年纪毕竟小了点,要不是伊稚斜受到了王廷那边母阏氏的保护,手里头也有足够的人马,军臣单于早就找个借口,将伊稚斜干掉了。

最主要的是,军臣同样没什么孩子,如今活下来的就一个儿子于单,而且还不知道能不能顺利长大,因此,万一于单活不下来,伊稚斜就是确认无疑的继承人。在这种情况下,同样讲究血统的匈奴贵族们,无论如何是不能让伊稚斜被军臣干掉了。

军臣呢,这会儿已经是骑虎难下,不过,他很快有了祸水东引的心思,干脆直接表示,右贤王伊稚斜不是一直掌控幕南吗?所以,由伊稚斜留在幕南继续教训汉人,而军臣呢,就打算带着本部人马还有其他一些部族准备准备,然后去西征了!

军臣这完全是将伊稚斜当做傻瓜,但是呢,伊稚斜还只能认了。这些年军臣对他严防死守,一直想要抓住他的把柄,好削去他的势力,伊稚斜已经憋屈得很了。幕南这边,伊稚斜还是有些旧部的,如今正可以抓住时机,恢复实力。至于跟汉人对抗的事情,呵呵,那就意思意思好了!

匈奴这边勾心斗角,长安那里,舒云已经命令少府制作出了一批高桥马鞍还有马蹄铁,先将羽林卫装备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