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霍小玉

盛唐,公元618年起,公元907年止,国祚二百八十九年,历经十四代,共二十位皇帝,却出了三十三位皇太子,这三十三位皇太子里,只有六位是顺利继位的。

盛唐内斗之激烈残酷,由此可见一斑。

内斗的残酷,并不影响唐朝的强大。

唐朝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朝代,千古一帝的李世民将大唐治理成巨唐,让后世之人提起唐朝无不向往,甚至在千年以后,统治着华夏大地的君主,仍以民族复兴为最高目标。

复兴,便是重新恢复旧日的荣光。

可见唐朝的强大和影响力的深厚。

然事有两面性,太宗皇帝李世民虽然是盛唐王朝的奠基者和发挥光大者,但玄武门的兵变,也改变了盛唐的历史格局。

玄武门之变,太宗皇帝杀兄诛弟囚父,自此在李姓皇帝血液里埋下了兄弟相残父子残杀的嗜血种子。

武媚娘杀子继位,让原本便是惊弓之鸟的李姓皇帝,对自己的母亲妻子姐妹失去信任。

安禄山反叛,昭示着最信任的臣子也不能信任。

皇帝不信任亲人,不信任臣子,稍有风吹草动,便狠下杀手。

李倓的父亲肃宗李亨,和李亨的父亲玄宗李隆基,便是此中佼佼者。

玄宗政变上位,是一个能杀了自己三个儿子的狠角色,肃宗在这种情况下平安活下来,还稳坐太子之位,政治觉悟不会比玄宗差。

这两位皇帝都是玩政治的一把好手,偏偏在平叛安史之乱的事情上,一言不合开始秀智商,各种骚操作层出不穷,把明明一年就能平息的安史之乱,硬生生地拖了八年。

河西陇右被吐蕃趁乱而夺,河北节度使趁势做大,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祸端。

李倓的死,是唐朝内斗中无数个牺牲品的其中之一。

只不过,这位牺牲品,被后人誉为最有太宗皇帝之风,有着可以力挽狂澜、强行给唐朝续命的能力。

若他在世,以他之杀伐果断,安史之乱不会打八年之久,且在平叛的同时,亦会注意到节度使会不会脱离皇权的控制,会不会尾大难甩,根本不会给后世之人留下一个烂摊子。

安禄山虽然来势汹汹,但唐朝根基仍在,只需平乱之后修生养息,不过数年,便又是空前强大的盛唐,而不是百年之后的群雄割据,大唐江山退出历史舞台。

想到这,霍小玉脑海里突然浮现一句话——

出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李倓的死于政治斗争,如何不叫人扼腕长叹?

李唐皇室的父子兄弟相残、夫妻母子甚至姐妹相争的畸形局面,是最有希望在李倓身上解决的。

李倓身有太宗之风,却无太宗之杀孽,面对父亲李亨的赐死时,他有能力反抗却选择了一死了之。他有争夺天下问鼎太子甚至江山的能力,但却没有踏上那一步,永远跟在长兄李豫的后面,维护他,帮助他。

父亲李亨负了李倓,但长兄却没有负他。

李倓死后的第五年,李倓的大哥李豫登基为帝。

李豫登基之后,想起李倓的冤死,便泪流满面,先追封为齐王,后又不顾丞相的阻拦,破例追封李倓为承天皇帝。

当然,也有人说是因为李倓早死,且无后,李豫才会这般大度追封皇帝的,若是李倓有孩子,给李豫一百个胆子,李豫也不敢去追封李倓为皇帝。

霍小玉并不这样认为。

李倓死的突然,那时候的李豫还在外面打仗,根本来不及救李倓。李豫赶回来的时候,李倓的尸体已经凉了,李豫哭到吐血也无济于事。

再者,莫说皇子了,李唐死太子死皇帝都是司空见惯,也没见哪个皇帝为了面子去追封自己的兄弟为皇帝的。

李豫不仅追封李倓为皇帝,还担心九泉之下的李倓孤独,给他千挑万选找了个世家女举行冥婚。

做兄长做到这种程度,李豫是李唐皇室的第一人了。

在这个兵变杀亲人如家常便饭的时代,李豫李倓的兄友弟恭,是这个嗜血好杀的李唐皇室里唯一一股清流。

可惜李倓早死,这股清流只听人言,不曾得见,世人看来,便少了几分真实性。

如果李倓还活着,李豫为帝,李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君不疑臣,臣不负君,兄弟携手,续书大唐传奇。

百年之后,二人所作所为深入人心,必会改变李唐王室多宫变的政治格局。

皇室不内斗,外族便不能趁虚而入,节度使无法坐大,大唐不会二百八十九年国运而终。

但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只有已发生和未发生,历史上惊才绝艳的李倓终究还是死了,而她这里,李倓还没有被父亲李亨赐死。

霍小玉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着李倓。

算一算时间,今年是李倓活在这世上的最后一个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