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3/3页)
他带着两个丫头在县城大肆采买了一通。
细棉布,花布,蓝布,上好的细面,上好的精米,猪肉,点心,麦芽糖,糖葫芦等,满满当当买了一车。
担心两个丫头路上饿,他还特地买了十几个肉包子。
晚上出发,第二天一大早,村民们早起赶海回来,正好看到拉着一车东西的陆时秋。
“哎哟,时秋,你这是打哪发财呀?”隔壁许大叔背着竹篓嘴巴张得老大。
陆时秋笑得合不拢嘴,“我现在在县令大人家的饭馆干活,挣了些银钱,买些东西回来孝敬爹娘。”
有人拍着细面袋子,揉搓了两下,发现真是细面,赞道,“哎哟,陆老三可真孝顺,瞧瞧这可都是好东西啊。”
……
要是旁人可能会觉得害臊,可陆时秋是啥人呢?不妨碍他利益的情况下,他比谁都喜欢显摆。
他甚至停下来,让他们看个真亮,还一一给他们介绍东西的价格。
大伙听得直咂舌,一口一句,“太贵了。太贵了。你这车东西得花多少钱啊。”
这时候,陆时秋就分外谦虚,“给爹娘买的,多贵都不算贵。”
于是陆时秋二十六年的坏名声,经过这一车东西和简简单单几句话硬生生给洗白了大半。
他人还没到家,看完热闹的村里人就匆匆忙忙赶到陆家报喜。
陆家人刚赶海回来,背还没来得及直,就听到这些大娘大婶一人一句“你家三子真孝顺”之类的话,把陆婆子都弄懵了。
陆老头率先反应过来,“我家老三回来了?”
“哎哟,可不是嘛!老多东西了!”
洪氏眼睛一亮,赶紧跑出去看。
正好跟陆时秋撞个对面,瞧见陆时秋真的拉一车东西,她笑得合不拢嘴。
陆时秋在看到陆老头的那一刻,叫得比哪一回都大声,“爹,娘,你看我给你们买了什么好东西?!”
陆老头硬是听了半个小时大伙的恭维。
陆婆子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因为老三得到村里人的夸赞,她还以为自己的面子早就丢没了。
待大伙都散了,东西一样样搬进家。
孩子们一人得了一串糖葫芦,满院子瞎蹦跶,一口一句,“过年啦!”
屋内,洪氏眼巴巴瞅着桌上的东西。
陆婆子拉着陆时秋的手,“你在县城挣钱也不容易,咋买这么多东西?这得花多少钱啊?”
找回面子是重要,但是钱握在手心更重要。这孩子有点钱就要撒出去,咋这么不会过日子呢。
陆时秋半真半假道,“我现在在帮顾家饭馆做事。一个月有二两银子。娘,您好不容易生养了我,我得孝敬您。”
这话喜得陆婆子见牙不见眼,摸着陆时秋的耳朵稀罕得不行,“哎哟,我的好儿子哟。你可真孝顺。”
陆时秋拿了块细棉布,“娘,这是给孩子扯的细棉布,剩下的东西,您做主吧。”
陆婆子点头,“应该的。孩子皮肤嫩,是得要细棉布。让你媳妇做几件新的。”她算了下日子,“对了,你家孩子应该是在六月生,那时候天热,记得做开档的。”
木氏从自己房里出来,听到这话,应了一声,“是,娘。”
洪氏听到三弟一个月有二两工钱,羡慕得眼睛都红了。可惜她也只能羡慕,公爹偏疼老三,肯定不会强求老三交公的。
陆时夏不太信,“老三,你怎么攀上顾家饭馆的?他们那么大的饭馆怎么会要你呢?我看他们店的伙计挺机灵的呀。”
陆时秋早就想好了说辞,“我不是在店里面干活。而是在夜市。他们饭馆推出一项新吃食。适合在夜市卖的。就想找个口齿伶俐的,我跟那饭馆掌柜认识,他就让我不要卖蛤蜊了,跟着他干。”
说到这里,他还掏了个小本子,“家里每次送过去的海鲜我都要记账,然后再交上去。”
他翻到最后,从怀里取出个钱袋子,“这是我们掌柜结算的海鲜钱。你们数数,一分不少。价格是按照县城那边的价格。比你们卖给二道贩子还贵了呢。”
陆婆子瞪圆眼睛,迫不及待接过钱袋子,数了又数,比她之前预想的多了一两多银子。
全家人都很高兴。这意味着他们将来的海鲜都有了着落。
陆时春拍拍老三的肩膀,“哎哟,还真让你攀上了县令家。老三,你可真有本事。”
县令大人家啊?想都不敢想。没想到老三不辞辛苦,大老远送蛤蜊给县令家的饭馆,真的搭上了县令家。老话说的好,舍得了孩子套得住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