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此时崔祐正忙着收尾战事安抚地方,凌不疑等不及随同大军班师回朝,便提前两日带着万程两家人回返都城了。途中,少商钻进马车虚心请教她那位神棍胞兄。
“为何每每提到楼家,凌大人总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其实我至今未替楼家说过一句话,楼垚婚后我更是只见过他一回啊!”
“这有何奇怪的。”程少宫毫无兴致的抬抬眼皮。
“因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凌不疑他自己更加知道,倘若没有陛下没有何家没有其他种种牵绊,将他与楼垚一道放在食案上,你会挑哪个来下嘴。”
少商默然,片刻后又挣扎道:“这话也不尽然,其实我现在很喜欢凌大人的。”
程少宫打了个哈欠:“这话你应该去对他说,兴许他就顺下这口气了。”
回到都城,其余人各回各家——包括原本要申冤但此时重点已不在自己身上的万松柏,凌不疑与少商分别去见了帝后。皇帝此时正召了数位儒生询问校集文稿之事,看养子神色凝重,便打算屏退殿内所有人,谁知凌不疑却叫住了袁慎。
“恐怕这事还要袁侍中鼎力相助。”凌不疑道。
袁慎神色一凛,躬身称喏。
此时皇帝早将黄闻拘禁起来,然而无论怎么审问,黄闻都只说是自己十分信任的一位师弟告诉他万松柏的‘罪行’,而此时那位师弟已不知所踪了。然而在皇帝心中,这件事还仅止于‘封疆大吏屡屡受刺,其下必有隐情’的层级,直至听完了养子的细节陈述与步步推演,才知道铜牛县一案后面竟是难以想象的波谲云诡,阵阵杀机。
“凌大人所言甚是,推演之处也丝丝合扣,然而……”袁慎忽然插嘴,“依旧没有铁证可以直接证明楼犇所为。倘若只有眼前这些旁证,说楼犇只是私下结识颜忠,却与颜忠马荣暗中串通之事毫无相关,也未尝不可。”——楼犇行事利落,的确没留下什么直接的把柄。
凌不疑回禀:“袁侍中说的不错,臣不敢擅专,唯恐冤屈了楼子唯,事到如今亦不曾对旁人吐露过一星半点。如今臣只问陛下一句,是否要继续查下去。”
袁慎默然,他心知凌不疑这话暗含之意是‘只要查下去他就一定能找到证据,倘若皇帝想和稀泥,那么这件事就到此为止’。
皇帝脸色铁青,身姿犹如泼在雪白绢帛上的墨迹凝固了一般。他想起了颜忠那狷介固执却热切的面庞,想起了楼太仆数十年来老实忠厚的模样,更想到了皇后与太子——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事,可却注定会受到些牵连。
过了良久,皇帝沉声道:“天理昭彰,公义自存。查下去,查它个水落石出!”
凌不疑躬身领命,然后定定的看向袁慎。袁慎心知躲无可躲,便也凝重相对。
……
从尚书台出来,凌不疑径直去了长秋宫,却发现少商人不在。皇后先是对着养子一番关切,然后才笑道:“少商那孩儿什么也没说,就是向我告了两日假。也是,她出门好一阵了,家里人也该担忧了,就叫她在家里歇息几日吧,你别跟狱卒似的整日凶巴巴的。”
“她真的什么都没同娘娘说?”凌不疑不敢置信,他知道女孩有多敬慕信任皇后的。
皇后想了想,道:“她只说,就算有事,我与太子也不用忧心,有你在,总能将一切都料理的妥妥帖帖的。”
凌不疑脸上不显,心中却着实熨帖。他原本还以为女孩提前将事情向皇后太子抖露干净,心中担忧泄密会导致事情生变,没想她平素行事任性专断,遇到大事却这样知轻重。
此后两日,凌不疑与袁慎一道忙进忙出以敲定楼犇的罪行,两人本就看不顺眼对方,此番更是互不看脸,互不交流,只说该说的,只听该听的。
两日后,崔祐大军终于班师回朝。由于此次平叛之战规模不大,赢的也算顺利,外加皇帝此时心情复杂,是以并未举行盛大的凯旋仪式,众臣也不在意这些虚的,只等着几日后的论功行赏,各家子弟要在崔奶爸的分配下排排坐分果果啦。
——也在此时,凌不疑与袁慎终于找到了足以给楼犇定罪的铁证。
凌不疑拜别了气的浑身发抖的皇帝,手持谕旨径直杀向楼家而去,在旁一起回禀的袁慎也顺手被点了副使,一同前往。
来到楼府,只见府邸内外张灯结彩,宾客笑饮,欢声笑语直传到巷口,他二人这才知道楼家今日宴客。袁慎一怔,迟疑道:“要不你我半日后再来……”
凌不疑嘴角带着讥讽:“难道半日后来拿人,你我就得罪楼家轻些了么?要么彻底置身事外,要么就将事情做到底。”
袁慎面色一沉,不再言语。
楼太仆听闻皇帝派人前来,赶紧率领子弟前来迎接,见凌袁二人的阵势立刻发觉恐怕不是皇帝来嘉奖。还是楼犇定力好,眼见大难临头,居然神色如常,还微笑着请凌袁二人往内堂叙话,好歹在众宾客面前给楼家留些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