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内涵(第2/3页)

他甚至已经将“获得微电子校量竞赛第一名”的功绩写进了自己的履历中,准备投给自己看中的导师、实验室,甚至是未来他进入大企业的问路石。一朝落差,也只不过是一名之差,便全不是那么回事,原本十拿九稳的打算落空不少。

这一切,都被那个作弊的协作生夺走了。

袁喆眼里的阴狠愈加明显。等到他们的团队合影结束,他忍不住找到斯坦利提出问题。

“一个清璞的新生而已,怎么可能修复损毁芯片?”袁喆脸色惨白的和鬼魂一般,他暗暗将斯坦利叫出来,小声提出质疑。

斯坦利还以为他要说什么话,听出袁喆话底意味,莫名其妙地看他一眼:“你到底想说什么?”

“队长,你觉不觉得,他是作弊了,是那些评委、教授,偷偷帮他——”

“你在说什么?”斯坦利的脸色一下便黑了,他都不知道袁喆哪来这么大胆子,随口污蔑薛慈和在芯片领域贡献巨大的教授们,“再让我听到你说这种话,就给我滚出熙华!”

他几乎压不住火气,后面那句,都差不多像是吼出来的了。

其他熙华学生听到斯坦利发火,都吓了一跳。

斯坦利虽然不好相处,但很少有如此勃然大怒,失去风度的时候,都有些茫然,袁喆这是犯什么错了?

再看过去,袁喆满脸的汗,脸色也很难看,表情比队长还要狰狞。顿了顿才苦笑着说:“我知道了。”

竞赛虽然结束了,但是参赛团队不是立即能返校的,接下来还会有友谊赛、表演赛时间——其实主要是留给教授们挖学生,和未来弟子相处的机会。

清璞的两名新生,尤其是薛慈,自然盯上的人最多。不过教授们还是相当体谅地留给学生回酒店休息的时间,毕竟今天的竞赛题目极消耗精力,要养精蓄神。但还是非常心机地都找薛慈要了个联系方式、微信号什么的,问就是交流教导。

大多数的参赛学生,结束后都没立刻举办庆功宴,而是先回去休息了,整天下来怪耗费精力的。

熙华也是如此,学生们解散自由活动,回酒店就躺着了,唯独袁喆双眼通红,颤抖地拨通了一个电话。

他想举报薛慈,但因为没抓到证据,只能暗示的隐晦一些,让相关人员去调查。

竞赛只是暂且告一段落,大部分媒体都没出相关新闻稿,只是简单介绍清璞夺冠、熙华第二之类的消息。而这个时候,某个体量不大的营销号发布了一篇堪称感人肺腑的励志故事。

微博上,出现这样一篇文章:

[快捷专访:

《从一个清贫的普通学生,到熙华学神、微电子校量竞赛第二名》]

这个标题看上去平平无奇,但只要点进去,就发现正文文笔极好,故事平实却真实。讲述一个贫寒学生,努力考出小县城,进入世界名校的熙华的故事。并且凭借汗水获得过全校排名前列的成果,参加过校量竞赛,夺得第二。

不仅核心励志,其中穿插了一些小故事,都写的非常感人。主人公因为家境被同校的富二代欺负,与同学氛围格格不入,一度失败落魄,却乐观上进,取得了更优异的成绩让其他人改观尊重自己,才成就了现在的自我。

这熬得一锅又香、又浓的鸡汤,实在让人回味无穷。

不少人都觉得励志。

当然也有质疑的——

“怎么就家境贫寒了?家里有车有房的,只能说是普通人生活水平吧。”

“熙华不是听说学风很好,这么多欺负人的吗……”

“吹这么牛,还以为是熙华大学部的,结果就是考进熙华高中啊。”

“吹能不能也讲下基本法,拿个竞赛第二名,也能在文里翻来覆去的吹,这个第二名很牛吗?”

结果这条评论,被一个知名高校大V转发了。

大V说道:“这个真的很牛,非常牛。”

然后借着机会,将这个竞赛给其他人科普了一下,校量竞赛具有多么高的含金量、有什么实际性的重大意义,比如我们现在知道的知名博士张老、方老,当年可都是竞赛的冠军。

大家便又开始一水赞叹,惊讶。

还有人发现文章里,除了这个主人公拿了竞赛第二,他还感慨过:原本以为是第一,被一个十二岁的新生翻盘了。

顿时又转变了风向。

大家想,这个竞赛第二名牛逼,十二岁的学生带头翻盘第一,不是更牛逼吗?

纷纷开始流泪夸赞,说“这就是天才吗”,然后又说起我的十二岁还只是个藏不及格卷子/和同桌打架/因为捉弄老师被叫家长的熊孩子,甚至还开始带起了一个热门格式叫“#我的十二岁#”。

袁喆正关注着网上风向,看着那篇暗藏杀机的文章比想象中更快的掀起热度,心中暗喜。享受着夸赞和别人嫉妒的同时,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