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大争(84)(第3/3页)

这也是陈家目前最庞大的势力,由陈起与单煦罡分掌,把握着陈家治下近七成的兵力,才能撑得起陈起的说一不二。

山阴著姓是在陈敷时期就归降的老“自己人”了,以乌城赵氏、永城王氏为代表。

雍州名士田安民,也就是田文的亲爹,他就曾经是乌城赵家的谋主。当年被陈敷连人带旧主一起收入麾下。此次被状告的安州牧赵熙,就是田安民旧主赵襄的儿子,目前赵家的家主。

中州世家就比较惨,奉行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不巧赶上了陈敷打天下的全盛时期,基本上都没能保留下多少兵力,只能凭脑力维持着世家的体面和尊严。

中州各家的子弟学生,最好的出路都在东楼,白芝凤就是这股势力出身。

……

这几方势力都在谋划战后的利益。

相州老姓不提,兵强马壮且都是陈起的亲族心腹,战后也多半会走武勋贵戚的路线。陈家的兵权总不可能交给外姓人掌握。

握着陈家二成兵马的山阴著姓,以及几乎抢占了东楼幕府四成席位的中州世家,撕得很响。

再有各种散碎势力合流的“外姓杂蛮”跟墙头草似的左摇右摆,局面就很复杂。

来书状告赵熙僭用阉人的是相州老姓势力,但,要说这后边没有中州世家运作,没有外姓杂蛮搅和,谢青鹤和伏传都不相信。

伏传的条陈写得很明确,此时对赵熙做出了更刚决的处置,就等于宣布“可以混战”了。

所以,他的处置建议是,书面告诫赵熙,要求赵熙马上停止妄行,并处二百斤罚金。

对赵家来说,二百斤金子不算很大的惩罚,也就是个警告的意思。

这是很明显的政治表态。

——现在还不到内战的时候,不许互相攻讦。

至于说赵熙收买阉人……这年月的贵族世家都没几个好东西,陈家的将领高门也一样。

赵熙收买阉人该死,单煦罡杀奴祭天该不该死?饥荒时,息玟下令将城寨中老弱当菜人下锅该不该死?陈敷活着的时候,还曾用健奴的皮做鼓,白骨做槌,他又该不该死?连詹玄机都险些冤杀妾室平息事端,在这个时代,人一旦掌握着多几个人的生杀大权,不畜生的概率极低。

照着上官时宜的道德标准去“惩奸除恶”,陈家肱骨能被他自己砍掉八成。

谢青鹤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道理就是这么淳朴简单。

生来就立志做圣人、赈济世道的人是极少数,大多数人拼命往上爬,不就是为了做人上人?

上官时宜很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叫他跳进俗世,和大多数想要往上爬的“凡人”共处,还要他当皇帝去治理这一群“庸人”,被迫妥协,目睹不平,上官时宜心头极度憋屈。

就如他对谢青鹤说的那样,缺了他天下就亡了吗?老子就要去干死他!

……就说说而已,也不能真的去干。

“他老人家从不入世,是拿世道没奈何,又不愿同流合污。”谢青鹤向伏传解释。

伏传半晌才说:“我确实不大了解阿父。”

上官时宜在现世里很少管俗世的闲事,一心一意只管除魔,他也不允许寒江剑派的弟子们多管闲事,伏传一直认为师父是恪守门规,对俗世里的权力纷争没什么兴趣。

现在伏传才搞明白了,原来师父不是没兴趣,他是努力控制着自己不要去杀人。

没有按照寒江剑派的道德标准去俗世里“执罚”,一柄轻雪枪把俗世杀得流血漂杵,就是上官时宜留给“庸人”们最后的温柔了。

“可是,老这么下去,也挺难受的啊。”伏传还是觉得头很疼。

上官时宜的道德标准和俗世不能妥协,他不高兴了就把谢青鹤叫去骂一顿。上官时宜和谢青鹤都能理解也习惯这种“解压”方式,伏传年纪小,没见过这阵仗,尤其受不了大师兄低头站着挨训。

谢青鹤摸摸他的脑袋,说:“你吓得脸都白了,阿父都知道了,以后不会再发脾气了。”

伏传也抓了抓自己的头发,有些不好意思。

解决了大师兄挨骂的问题之后,他马上又替师父担心:“那他老这么生气也不好啊。”想来想去,他侧头问谢青鹤,“要不,以后我去挨骂吧,反正条陈都是我写,骂我也算冤有头债有主。”

谢青鹤差点被他逗笑,难得打趣了师父一回:“他都生气二百年了,不差这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