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2/7页)

卫夫人微微摇头:“你舅舅说,没人接这活儿。竹林的老道把圣杯都摔坏了。”

韩琳伏在床上,将刚刚喝下的汤药都呕了出来。

卫夫人身边的中年仆妇上前,替韩琳切了切脉,眼底有些忧愁:“连着几波大夫开的方子都差不多,倒是一碗接一碗的喝下去,剂量太重。世子爷吃些催吐的药,都呕出来才好。”

韩琳惨笑道:“皇帝派来的大夫倒是规规矩矩的,没想治死我。”

安排那么多大夫,一遍遍给他裹伤开方子煎药强喂的,是粱安侯本人。

突然有人敲门。

门前有卫夫人的仆婢伺候,若有人前来拜访,必然是仆婢前来通禀。怎么会有人敲门?

卫夫人身边两个会武的侍女上前查看,才将门打开,发现门前守着的婢女都软软地昏睡在地上,整个院子静悄悄的,只剩下灯火燃烧的细碎声响。低头一看,门口放着一个竹篮,里边放着几个药瓶,一封信。

懂得医术的仆妇上前检查之后,才把东西提了进来,拆信一看,只写了四个字。

后会有期。

“是瓦郎的字迹。”韩琳挣扎着坐了起来。

他非要拿那个篮子,卫夫人点点头,仆妇就把篮子递了过去。韩琳把所有药瓶都打开,闻了闻味道,全都是熟悉的药。他拿出一瓶,说:“取三滴兑清水来,快些。”

这边仆妇连忙去给他找谁,他又拿出另外一瓶:“拿玉片来,这是外伤的药。”

卫夫人看着仆婢忙前忙后,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声:“可信得过么?”

韩琳点头:“阿娘,我在山阳遇袭,就是他救了我。总算……不曾记恨我,还肯交我这个朋友。”他拿起那张写着“后会有期”四个字的信纸,“我也是想左了。他那样的本事,天下大可去得,哪里会被捉住呢?只怕这一天他都没离开府中,暗中守着。”

卫夫人听得悚然惊动:“你是说,他们一直在府上?”

一直潜伏在粱安侯府不使人惊奇,让卫夫人恐惧的是,这两人潜伏在粱安侯府的目的!

若韩琳没有接下来的一连串动作,没有让卫夫人去寻找,没有试图对他俩进行保护,那两人在想什么?又打算做什么?……卫夫人简直不敢再想下去。

“他们也不知道内情。只知道救了我之后,被我哄到京城,刚刚安顿下来,吃的第一桌席面就有剧毒……”韩琳安慰卫夫人,眼底也带了些自嘲,“若是换了我,我也想不通的。”

“可惜。”韩琳叹了口气,“好不容易请回来的贵客,若我能自主……”

然而,侯爷健在,世子就不能做主。

谢青鹤与伏传从粱安侯府离开之后,趁着夜色,溜进了进城时见过的那片糟乱的贫民区。

粱安侯府势大,三教九流都有门路,若是白天就往外跑,很容易会被粱安侯府的铁卫打听着抓回去。不如留在粱安侯府,也算是灯下黑。何况,就伏传这个火爆脾气,有仇当场就要报了,敢给他吃毒药,他就敢送你去见阎王。

所以,二人察觉到菜里有毒之后,就在粱安侯府躲了起来,暗中窥伺。

以他俩目前的拙劣轻功,想要躲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好几次都差点露馅。

只因粱安侯府子嗣众多,彼此又喜欢勾心斗角,闹得治内混乱,下人们一般不想卷入争斗多生事端,所以,有些动静异响,许多下人,乃至于侍卫都会假装没看见。

等韩琳自残之后,粱安侯府更是乱成一团,一波一波的大夫进府。

谢青鹤顺势溜进粱安侯府储藏药材的库房转了一圈,出来时,怀里就多了几包生制的迷药。

——若不是亲眼看见韩琳拉着卫夫人的手,哀求她去帮忙寻找保护自己二人,这会儿韩琳已经是个死人了。

不过,对于粱安侯为何要毒杀自己二人,谢青鹤与伏传都摸不着头脑。

他俩没能听见粱安侯与韩琳父子间的谈话,光凭目前收集到的消息,哪怕两人都是聪明绝顶,也绝对想不到这破事起源于韩琳的相术,断了句“不用必杀之”。

伏传的刚烈也是看人下菜碟的,发现罪魁祸首不是韩琳而是粱安侯,他就迟疑了。

这要是把粱安侯干掉了……会不会让骑马人早二十年南下?

粱安侯此人的存在对大厦将倾的后赵朝廷太重要了,这人讨厌归讨厌,他也是真有本事。若是被伏传一竹竿刺死在京城,会对天下大势产生多大的影响?

谢青鹤的经验比他丰富。最差的朝廷,也好过最有治的乱世。

“等你在眉山南养起三千骑兵了,再来问他今日之事。”谢青鹤做主暂且忍耐。

他二人一个九岁,一个十一岁,搅乱了天下,何人来收拾残局?

二人在粱安侯府蹭了一顿晚饭,谢青鹤还有空借着药房,生制了几瓶韩琳能用的药,与韩琳作别之后,才从粱安侯府逃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