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3/3页)
“看看桥后面。”
桥碑后有记载:原来,这位留洋的李少爷家里就只有他一个儿子,因此早早被父母叫回来,被迫在家承接祖业。
少爷非常不忿,在家消极度日。后来,少爷父亲的生意受到外国人牵连没了,人也死了,他才勉强振奋起来。
“家中疾苦,母病,请医不至,猝。遂许大愿,建桥修路,愿乡亲不复此人伦之苦。”
少爷的母亲生了病,他请医生,但是因为道路不通,耽搁了看病时间,所以母亲去世了。
他修这桥,是为了让同村的其他人不再受同样的苦。
山风吹着,他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困窘的青年,因为现实从先进的国外世界回来,陷入这座小山村里。
然后将一生换成了山村通往外面的媒介。
过了好一会儿。
“走走,回去,再去找老人聊聊。”
村里仅剩的几个老人几人烦了好几次,见他们又来,顿时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
两方寒暄了几句,才问到李松游修桥这件事。
老人家当场叹了口气。
原来,因为村里不同姓氏的缘故,这位李家的公子哥在父母去世之后,在村里很是受了一阵子磋磨。
“都说他父亲和外国人做生意,是汉奸。”
大汉奸的儿子当然是小汉奸,所以在李松游提出要修桥的时候,村里人不但不信他,还给了这个整天有着不切实际想法的公子哥一顿好打。
“那桥最后怎么又修起来了呢?”李开光好奇地问。
“是啊,没人帮他。那桥,是他一个人修的。”
“干活都是他一个人,修桥的材料也是自己搬,一天从早到晚,一个人,修了五年。”
“修完了,他也得了病死了。”
村里人都说他是累死的。
在李松游人走了几十年,桥依旧还好端端地架在河上。
哪怕今天,人们忘记了修桥人是谁,但他们仍然可以通过这座桥,轻轻松松地用脚踩过天险。
李松游做到了他石碑上所说的,不让村里的其他人重蹈他的覆辙。
唐浙深呼吸了一口气:“诀哥,我想拍这个。”
“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