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在座谁都没料到, 琴师竟然是皇帝。

皇帝也在这场宴席上!

见孙权与张昭一跪,与会的陆逊等人也都纷纷离座请罪。

一时之间,室内只有刘协与曹昂两人作琴师打扮还站着, 一旁周瑜拱手而立。

刘协缓步往上首坐了,笑道:“朕一时兴起, 惊扰了诸位, 勿怪, 勿怪。都起来吧。”于是便令周瑜在他左手下坐了,而右侧曹昂、孙权、张昭等人依次而坐。

如此一来,便显得周瑜的位置高过了孙权。虽然在吴地,孙权刚刚接任长兄的位置才一年, 论声势威望的确不如周瑜,但平时周瑜奉孙权为尊, 大家都在周瑜带动下尽量像对待孙策一样得来对待他的弟弟。而此时皇帝的座次安排,却是戳破了窗户纸。

孙权看一眼周瑜所在的位置, 不禁有些恍惚, 自己回到吴中后,论官职是比以前大了, 但皇帝待自己却不像从前在长安那样亲近了。明明在襄阳见到的时候,皇帝对他还是如长兄一般的。是哪里出了问题吗?孙权自己心里有鬼, 难免要担惊受怕——难道是朝廷知道了步氏的事情?又或者是他想多了, 只是因为周瑜还未膺服, 所以皇帝暂且加倍留意他而已。

而在孙权下首的张昭, 本就是接了皇帝密令承办的这场宴会,至此便知道皇帝此来用意是为了拿下周瑜,倒是微微松了一口气。他总领吴地事务,最清楚还有多少疑难杂症没有解决, 不管是朝廷还是当地官府,都没有时间浪费在内部纷争上,能尽快统一要员,是最好的。而皇帝愿意主动前来,可以说是给足了周瑜脸面。他倒是有些佩服皇帝了,他自问在皇帝的年纪,是做不到如皇帝这等心胸的,便是到了如今四十有五的年纪,怕是也不及皇帝,也难怪皇帝这样年轻,却能在十年间收复天下,可见气运之外,的确有其常人所不能及之处。

不管底下的人怎么想,刘协只是近距离端详着周瑜。

其实周瑜很年轻,与孙策同岁,时年二十五岁。只是如今孙策已经长眠地下,终将化为泥土。而周瑜还活在世上,要继续完成知己未竟的事业。此时是建安五年,距离真实历史上周瑜病死的时间,也还只有十年。

“陛下在看什么?”周瑜本是镇定自若之人,又因为俊美,每到一处总要被人盯着看的,按道理来说已经习惯了世人目光的洗礼,但此时竟也有些顶不住皇帝探寻的目光。皇帝的目光,好似要看穿他的皮肉,扎到他心里去一般。

刘协睫毛微动,收回目光,道:“公瑾青春正好,想来身体一向康健?”

周瑜不明所以,简单道:“是。”

刘协缓缓点头,道:“长安有医术高超者,能从面相观人疾病生死。待公瑾来长安时,朕令他为你看诊。”

周瑜倒是不知道自己几时要去长安了,但当着众人,也没有反驳皇帝,只是道:“陛下观臣面色,似有不妥?”

除了周瑜的确英俊之外,刘协还真没看出别的什么来,但他确实知道真实历史上周瑜壮年而死,只是直愣愣说出来也太不吉利,因此一笑道:“朕只看出,公瑾乃江左风流美丈夫也。”

周瑜笑而起身,道:“臣有一曲,奉于陛下。”于是下阶席地而坐,抚琴而歌,琴音清越,歌声曼妙。

更兼周瑜本人风度翩翩。

一时间,刘协倒是体会到了什么叫绕梁三日,什么叫三月不知肉滋味。

周瑜本就雅量高致,固然有对敌人的悍然气势,但与友人相交,从来使人有如沐春风之感,此时见皇帝亲自来赴宴抚琴,对其用心颇为动容,虽然于政见上与朝廷有不合之处,但周瑜只是不谈政事,一曲终了,又令真正的琴师伴奏,自己取花枝为剑,趁着微微的醉意,为皇帝与在座的宾客舞剑。

宴会上的气氛好极了,就连刘协自己,也有一瞬间忘怀了来此的目的,只沉浸在当下的氛围中,初次体会到了这些风流名士日常宴饮之乐。如果说昨日与袁空的对话,对刘协来说是一场心灵的神|性|按|摩;那么今日这场周瑜主导后的宴席,对于刘协来说就是一场心灵的俗世按摩。

只除了没谈正事,一切都很完美。

周瑜的“不谈政事”,并不是言辞拒绝,他只是引导了氛围,让谁都不好意思在当下提起恼人的政务,破坏这极佳的氛围。

刘协也不得不佩服周瑜的手段。

直到曲终人散,众人簇拥着,送皇帝出府。

刘协拉着周瑜的手,薄带醉意,笑道;“朕着实欣赏公瑾。今日人多,不得尽兴,公瑾哪日得闲,再为朕单独弹奏一曲,如何?”

周瑜含笑得体道:“只要陛下有召,臣即刻便至。”

虽然两人在这一场宴会上并没有说上几句话,但两人都在暗暗观察对方,在和谐欢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就淡去了原本的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