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奇兵

《地球要塞》要在华国开拍的消息,很快就流传开来。

不少报刊连夜更改头条或者增加特刊,门户网站更是立刻召回编辑、程序员撰写专题报道。

“六千万美刀!华国电影的新高峰!”

“剑指西方市场,华国导演的野望!”

“科幻电影,一片未被开垦的蓝海”

“自信还是狂妄?投资还是噱头”

……

第二天所有上网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PP聊天软件、千度贴吧、搜虎网站疯狂推送相关信息。

6,000万美刀,这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办法想象的几千年,而且它远远超过了目前华国电影的投资水平。

社会公众的情绪真的很奇怪,前几天还在称赞秦砚获得港城金像奖各种奖项提名的影迷们,现在已经开始批判起秦砚的大肆挥霍。

毕竟拿6,000万美刀拿来拍一部电影,哪怕在华国电影业内看来也是一件无法现象的事情。

现在华国单片制作成本最高的是谁?国师的《英雄》,也才花了3,000万。

一瞬间,所有的网民似乎都成为了秦砚的父母、导师,开始关心秦砚能不能拍好电影。

“秦砚还这么年轻,他能不能拍好电影啊?”、“科幻电影是什么东西,我怎么从来没听说,秦导不会是被骗了吧?”

几乎没有人相信秦砚能够拍好6000万美刀的电影。

甚至还有人说一定要查清秦砚的账户资金,很多人都认为秦砚这是洗黑钱,华国怎么可能有6,000万美刀的电影?

观众对于科幻电影,或者更大类别的特效电影,缺乏了最基本的认知。

在观众心中,拍电影不就是演员+导演吗?特效怎么制作、成本多少、市场环境完全不了解。

为什么至今华国都没有拍摄出优秀的科幻电影?

除了资本市场、电影提醒自身的不足外,观众又何尝不是一个因素呢?

华国的现代科学本来就起步晚,电影特效技术的研究更是一片荒漠。

普通观众不知道所电影特效的制作需要一个多么庞大的团队。

每一个特效的制作者都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培训,需要熟练的使用各种科学软件。这样的人工成本费便和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收入持平。

而真正的特效电影进行制作少说要动用上百人的团队,还不包括器材方面的损耗。

像真正的特效大片,6,000万美刀全部用来制作特效都不一定能够。

业内对于国际特效电影多少有些了解,毕竟他们也想像好莱坞八大影业公司一样赚取全球票房。

他们很清楚这个数额的投资让《地球要塞》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

连投资市场都不怎么看好秦砚,认为他拍了几部电影之后已经太飘飘然了。

而另一方面,因为电影市场对于科幻电影缺乏热情,资本在投资的时候对“科幻”两个字也嗤之以鼻。

不是就了一点特效的电影吗?根本不具有吸引力。

秦砚一直在社会和媒体面前维持的良好形象,这就起到了作用。

不少人都站出来帮助秦砚科普为什么特效电影需要这么贵,以及华国的第一部 科幻电影意味着什么。

另外一方面,现在华国的科幻电影爱好者还是太少了。

在秦砚的示意之下,“怪味豆”也开始进行一些科幻电影的科普与宣传。

原来这个时候普通人才逐渐意识到,原来科幻电影不仅仅是电影那么简单,它更代表了一个国家在电脑技术方面的成就,同时也代表着电影工业体系的水平。

秦砚,这是在做一件开先河的事情。

换任何一个导演,就算要拍科幻片,也不会把自己捧到这么高的地位上。

因为电影一旦失败,那么他们将承受的骂名足以会让他们在电影界中不得翻身,留下一个永远没有办法洗白的臭名声。

秦砚不一样,他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整个业内的关注。

于是秦砚主动选择了把利用这些关注,制造社会舆论。

起码等《地球要塞》上映的时候可以吸引更多,从来没有看过科幻电影的人进入电影院去一探究竟。

而且秦砚自信无论是《地球要塞》那一层充满了科技与现代感的外壳,还是其本质之中人类文化命运的内涵,都能够抓住观众们的心。

当然前提条件一定是他得把电影拍好。

不管外界怎么样去猜测,或者是评价《地球要塞》,但这并不影响《地球要塞》在整个华国电影圈中的影响力。

果不其然,从《地球要塞》立项的消息传开后,国内比较著名经纪公司都主动联系上丁畅,询问这一次电影选角的情况,他们还有没有机会。

甚至连曾经和秦砚合作过的几个演员也私下联系秦砚,问《地球要塞》有没有适合他们的角色。